| 1人回答 | 54次阅读
指甲异常可能提示多种疾病,常见表现包括甲减白斑、匙状甲、杵状甲、黄甲综合征、甲下出血等。指甲变化可能与营养缺乏、感染、心肺疾病、皮肤病或全身性疾病有关,需结合其他症状综合判断。
指甲出现点状或线状白斑可能与甲减、锌缺乏或外伤有关。甲减患者可能伴随乏力、怕冷等症状,需检测甲状腺功能。锌缺乏时可补充葡萄糖酸锌口服溶液,皮肤科可能开具尿素软膏改善甲板营养。真菌感染引起的白甲需使用联苯苄唑乳膏或环吡酮胺乳膏。
指甲中央凹陷呈勺状常见于缺铁性贫血,可能伴随头晕、面色苍白。血液科会建议检查血清铁蛋白,口服右旋糖酐铁分散片治疗。长期接触化学制剂也可能导致匙状甲,职业性接触者需做好防护。部分先天性匙状甲与遗传相关,通常无须特殊处理。
指甲末端膨大呈鼓槌状多提示慢性缺氧,常见于慢性阻塞性肺病、先天性心脏病等。呼吸科会通过肺功能检查确诊,心血管科可能建议使用氨茶碱片改善通气。部分肝硬化患者也会出现杵状指,需结合肝功能检查判断。
指甲增厚发黄伴生长缓慢可能为黄甲综合征,与淋巴循环障碍有关。呼吸系统疾病如慢性支气管炎可能诱发,胸外科可能进行淋巴造影检查。皮肤科常用维生素E软胶囊辅助治疗,合并真菌感染时需联用硝酸咪康唑乳膏。
甲板下片状紫红色斑块多为外伤或血液疾病导致。血液科会排查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可能使用氨甲环酸片止血。心内膜炎引起的线状出血需用注射用青霉素钠抗感染。长期服用抗凝药物者出现甲下出血需调整华法林钠片剂量。
日常应保持指甲清洁干燥,避免过度修剪或接触刺激性物质。均衡摄入含蛋白质、维生素B7及铁元素的食物如鸡蛋、瘦肉、菠菜等。发现指甲形态改变持续2周以上,或伴随发热、疼痛等症状时,建议到皮肤科、血液科或相关专科就诊,避免自行使用药物或偏方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