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人回答 | 64次阅读
猩红热引起的皮疹瘙痒可通过冷敷、外用药物、口服药物、保持皮肤清洁、避免抓挠等方式缓解。猩红热通常由A组β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引起,表现为发热、咽痛、全身弥漫性红色皮疹等症状。
使用冷毛巾或冰袋包裹后轻轻敷在瘙痒部位,每次5-10分钟,有助于收缩毛细血管,减轻局部炎症反应和瘙痒感。冷敷时需避免直接接触皮肤导致冻伤,尤其儿童皮肤娇嫩,家长需监督操作。冷敷后及时擦干皮肤,防止潮湿刺激加重皮疹。
遵医嘱使用炉甘石洗剂、丁酸氢化可的松乳膏、复方薄荷脑软膏等外用制剂。炉甘石洗剂可每日涂抹3-4次,使用前摇匀;激素类药膏如丁酸氢化可的松需严格控制用量,连续使用不超过1周。家长需注意儿童可能因瘙痒抓破皮肤,合并感染时禁用激素类药膏。
医生可能开具氯雷他定片、西替利嗪滴剂、苯海拉明糖浆等抗组胺药物。这些药物通过阻断组胺受体缓解瘙痒,但可能引起嗜睡副作用,儿童服用后家长需观察其精神状态。严重瘙痒合并过敏反应时,可能短期使用泼尼松片等糖皮质激素。
每日用温水(37℃左右)轻柔清洗皮肤,避免使用碱性肥皂或沐浴露。清洗后轻轻拍干,立即涂抹无香料保湿霜如凡士林。选择宽松纯棉衣物,定期更换床单,保持环境温度20-24℃。家长需帮助幼儿修剪指甲,防止夜间无意识抓挠。
抓挠会破坏皮肤屏障,增加继发感染风险。可通过玩游戏、看绘本等方式转移儿童注意力。夜间可佩戴纯棉手套,瘙痒剧烈时用指腹轻压代替抓挠。若已出现抓伤,可局部涂抹莫匹罗星软膏预防感染。
猩红热皮疹消退后可能出现脱屑,此时仍需保持皮肤保湿,避免暴晒。治疗期间需保证充足水分摄入,选择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如粥类、蒸蛋等。严格遵医嘱完成10天抗生素疗程,即使症状消退也不可擅自停药。恢复期适当补充维生素C,但避免过热或辛辣食物刺激咽喉。密切观察是否出现关节痛、尿量减少等并发症症状,及时复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