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肿瘤科 > 肿瘤综合科 > 胃癌

经常挨饿会得胃癌吗

| 1人回答 | 62次阅读

问题描述:
经常挨饿会得胃癌吗

全部回答
1条回答

王晓彦
王晓彦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 主任医师
经常挨饿可能会增加患胃癌的风险。长期处于饥饿状态可能导致胃黏膜损伤、胃酸过多分泌,并且增加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机会,而这些因素都与胃癌的发生密切相关。通过合理的饮食和生活习惯,可以帮助降低患胃癌的风险。
1、饥饿和胃黏膜损伤:长时间空腹会导致胃酸分泌异常增加,胃黏膜因缺乏食物中和胃酸而受损。持续的胃黏膜损伤可能导致慢性胃炎、胃溃疡,进而增加胃癌的风险。规律进食,避免长时间空腹,是预防胃癌的重要措施。
2、幽门螺杆菌感染:该菌是胃癌的重要致病因素之一。在饥饿状态下,胃内环境的改变可能会使幽门螺杆菌更容易定植和生长。及时进行幽门螺杆菌检测和根除治疗可以有效降低胃癌的风险。
3、营养不良与免疫力降低:经常挨饿会导致机体营养不良,尤其是抗氧化剂和微量元素的摄入不足,这会使免疫系统功能减退,降低身体对癌细胞的识别和清除能力。均衡饮食,注意摄入足够的维生素和矿物质,有助于维持正常的免疫功能。
经常挨饿可能增加胃癌风险,因此维护良好的饮食习惯至关重要。建议每天定时定量进餐,避免暴饮暴食,及时就医检查幽门螺杆菌感染情况,并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幽门螺杆菌的根除治疗。保持健康生活方式不仅可以降低胃癌的发生概率,还能提高整体生活质量。

其它精选问题

推荐 胃底病变是胃癌吗

胃底病变不一定是胃癌,可能由多种原因引起,包括胃炎、胃溃疡、胃息肉等。胃底病变的性质需要通过胃镜检查和病理活检进一步明确。如果发现胃底病变,建议尽早就医,以排除恶性病变的可能。 1、胃炎:慢性胃炎是胃底病变的常见原因之一,长期炎症刺激可能导致胃黏膜损伤。治疗上,可通过调整饮食、避免刺激性食物、服用胃黏膜保护剂如硫糖铝片1g,每日3次或质子泵抑制剂如奥美拉唑20mg,每日1次来缓解症状。 2、胃溃疡:胃溃疡可能导致胃底黏膜损伤,表现为疼痛、消化不良等症状。治疗上,需避免辛辣食物,服用抗酸药物如雷贝拉唑10mg,每日1次和胃黏膜保护剂如枸橼酸铋钾120mg,每日4次,并定期复查胃镜。 3、胃息肉:胃息肉是胃黏膜上的良性增生,部分息肉可能发展为恶性。治疗上,小息肉可通过内镜下切除,大息肉或疑似恶性者需手术切除,如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或内镜下黏膜剥离术ESD。 4、胃食管反流病:胃酸反流可能损伤胃底黏膜,导致炎症或溃疡。治疗上,需避免高脂食物和咖啡因,服用质子泵抑制剂如兰索拉唑30mg,每日1次和促胃肠动力药如多潘立酮10mg,每日3次。 5、胃癌:胃底病变中,部分可能是胃癌的早期表现。胃癌通常与幽门螺杆菌感染、长期胃炎、吸烟等因素有关,表现为体重下降、持续性腹痛等症状。治疗上,早期胃癌可通过内镜下切除或手术切除,晚期胃癌需结合化疗、放疗等综合治疗。 日常护理中,建议保持规律饮食,避免暴饮暴食,减少高盐、高脂食物的摄入,戒烟限酒。适当进行有氧运动,如散步、慢跑,有助于改善胃肠功能。定期进行胃镜检查,尤其是高危人群,如长期胃炎患者、有胃癌家族史者,以便早期发现和治疗胃底病变。

相关阅读精选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