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人回答 | 93次阅读
病毒性结膜炎通常由腺病毒、单纯疱疹病毒、肠道病毒等感染引起,主要表现为眼红、眼痒、异物感等症状。病毒性结膜炎可能通过接触传播、飞沫传播等途径感染,具有传染性,建议及时就医治疗。
腺病毒是病毒性结膜炎最常见的病原体,主要通过直接接触或间接接触传播。患者可出现眼睑水肿、结膜充血、水样分泌物增多等症状。治疗上可遵医嘱使用更昔洛韦滴眼液、阿昔洛韦滴眼液等抗病毒药物,同时配合人工泪液缓解眼部不适。
单纯疱疹病毒性结膜炎多由HSV-1型病毒引起,常伴有眼睑疱疹、角膜病变等表现。患者可能出现畏光、流泪、视力模糊等症状。治疗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更昔洛韦眼用凝胶、阿糖腺苷滴眼液等抗病毒药物,严重者需联合口服抗病毒药物治疗。
肠道病毒引起的结膜炎常见于夏秋季,多表现为急性出血性结膜炎。患者眼睑肿胀明显,结膜下可见点状出血,伴有明显异物感。治疗可遵医嘱使用利巴韦林滴眼液、干扰素滴眼液等抗病毒药物,同时需注意隔离防止传播。
病毒性结膜炎可通过直接接触患者眼部分泌物或间接接触被污染的物品传播。共用毛巾、眼部化妆品、游泳池等公共场所都可能成为传播媒介。预防需注意个人卫生,避免用手揉眼,患者使用过的物品应单独消毒处理。
部分病毒性结膜炎可通过飞沫传播,尤其在患者咳嗽、打喷嚏时。腺病毒性结膜炎在儿童集体生活中易暴发流行。预防措施包括佩戴口罩、保持社交距离、加强室内通风等,患者应避免到人群密集场所活动。
病毒性结膜炎患者应注意休息,避免过度用眼,饮食宜清淡,多摄入富含维生素A和维生素C的食物如胡萝卜、西蓝花等有助于眼部恢复。治疗期间应严格遵医嘱用药,避免自行停药或更换药物。患者使用过的毛巾、枕套等物品需高温消毒,家庭成员应避免共用眼部用品。若出现视力下降、剧烈眼痛等症状应及时复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