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人回答 | 97次阅读
造影剂肾病可通过控制造影剂用量、静脉补液、药物干预、血液净化、调整基础疾病等方式治疗。造影剂肾病通常由造影剂直接毒性、肾小管阻塞、氧化应激、血流动力学改变、基础肾功能不全等原因引起。
1、控制造影剂用量
严格限制造影剂使用剂量是预防和治疗的关键。高危患者应选择等渗或低渗造影剂,单次检查用量不超过100毫升。对于必须重复检查的情况,需间隔48小时以上。临床常用碘克沙醇注射液、碘普罗胺注射液等相对安全的造影剂型。
2、静脉补液
检查前后12小时进行等渗盐水静脉水化可有效稀释造影剂。推荐使用0.9%氯化钠注射液,按1毫升/公斤体重/小时速度输注。水化治疗能增加肾血流量,促进造影剂排泄。对于心功能不全患者需控制补液速度。
3、药物干预
N-乙酰半胱氨酸颗粒可减轻氧化应激损伤,碳酸氢钠注射液能碱化尿液减少结晶形成。他汀类药物如阿托伐他汀钙片具有肾保护作用。但利尿剂如呋塞米注射液可能加重肾损伤,需谨慎使用。
4、血液净化
对于已发生急性肾损伤的患者,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能有效清除体内造影剂。血液灌流可吸附中分子毒素,血浆置换适用于合并多器官功能障碍者。治疗时机建议在造影后6小时内开始。
5、调整基础疾病
控制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水平,使用盐酸二甲双胍片等药物需暂停48小时。高血压患者应维持血压稳定,慢性肾病患者需优化贫血和钙磷代谢。这些措施能改善肾脏耐受性。
造影剂肾病患者应保持每日尿量2000毫升以上,限制高蛋白饮食,避免使用肾毒性药物。术后监测血清肌酐水平3-5天,出现少尿、水肿等症状需立即就医。建议高危人群检查前进行肾功能评估,选择替代影像学检查方法。日常注意控制血压血糖,定期复查肾功能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