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内科 > 肾内科

如何治疗造影剂肾病

| 1人回答 | 97次阅读

问题描述:
如何治疗造影剂肾病

全部回答
1条回答

刘茂静
刘茂静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副主任医师

造影剂肾病可通过控制造影剂用量、静脉补液、药物干预、血液净化、调整基础疾病等方式治疗。造影剂肾病通常由造影剂直接毒性、肾小管阻塞、氧化应激、血流动力学改变、基础肾功能不全等原因引起。

1、控制造影剂用量

严格限制造影剂使用剂量是预防和治疗的关键。高危患者应选择等渗或低渗造影剂,单次检查用量不超过100毫升。对于必须重复检查的情况,需间隔48小时以上。临床常用碘克沙醇注射液、碘普罗胺注射液等相对安全的造影剂型。

2、静脉补液

检查前后12小时进行等渗盐水静脉水化可有效稀释造影剂。推荐使用0.9%氯化钠注射液,按1毫升/公斤体重/小时速度输注。水化治疗能增加肾血流量,促进造影剂排泄。对于心功能不全患者需控制补液速度。

3、药物干预

N-乙酰半胱氨酸颗粒可减轻氧化应激损伤,碳酸氢钠注射液能碱化尿液减少结晶形成。他汀类药物如阿托伐他汀钙片具有肾保护作用。但利尿剂如呋塞米注射液可能加重肾损伤,需谨慎使用。

4、血液净化

对于已发生急性肾损伤的患者,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能有效清除体内造影剂。血液灌流可吸附中分子毒素,血浆置换适用于合并多器官功能障碍者。治疗时机建议在造影后6小时内开始。

5、调整基础疾病

控制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水平,使用盐酸二甲双胍片等药物需暂停48小时。高血压患者应维持血压稳定,慢性肾病患者需优化贫血和钙磷代谢。这些措施能改善肾脏耐受性。

造影剂肾病患者应保持每日尿量2000毫升以上,限制高蛋白饮食,避免使用肾毒性药物。术后监测血清肌酐水平3-5天,出现少尿、水肿等症状需立即就医。建议高危人群检查前进行肾功能评估,选择替代影像学检查方法。日常注意控制血压血糖,定期复查肾功能指标。

其它精选问题

推荐 糖皮质激素和肾上腺皮质激素的区别

糖皮质激素和肾上腺皮质激素是两类不同的激素,它们在来源、功能和应用上存在显著差异。糖皮质激素主要由肾上腺皮质分泌,具有抗炎、免疫抑制和调节代谢的作用,常用于治疗炎症性疾病和自身免疫疾病。肾上腺皮质激素则是一个更广泛的概念,包括糖皮质激素、盐皮质激素和性激素,分别由肾上腺皮质的不同层分泌,功能涉及电解质平衡、性发育和代谢调节。 1、来源差异:糖皮质激素主要由肾上腺皮质束状带分泌,包括皮质醇等;肾上腺皮质激素则包括束状带、球状带和网状带分泌的多种激素,如醛固酮、皮质醇和性激素。糖皮质激素的分泌受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调控,而肾上腺皮质激素的分泌机制更为复杂。 2、功能区别:糖皮质激素主要通过抗炎、免疫抑制和调节糖代谢发挥作用,可用于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哮喘等疾病。肾上腺皮质激素的功能更为广泛,盐皮质激素如醛固酮调节水盐平衡,性激素则参与性发育和生殖功能。 3、临床应用:糖皮质激素如泼尼松、地塞米松常用于炎症性疾病和自身免疫疾病的治疗,需注意长期使用可能导致的副作用。肾上腺皮质激素中的盐皮质激素如氟氢可的松用于治疗低血压和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性激素则用于性激素替代治疗。 4、作用机制:糖皮质激素通过结合糖皮质激素受体,调控基因表达,发挥抗炎和免疫抑制作用。肾上腺皮质激素的作用机制多样,盐皮质激素通过调节肾小管对钠、钾的重吸收,性激素则通过结合性激素受体影响性发育和生殖功能。 5、副作用对比:糖皮质激素长期使用可能导致骨质疏松、糖尿病和免疫抑制等副作用。肾上腺皮质激素中的盐皮质激素过量使用可能引起高血压和低钾血症,性激素的滥用可能导致性腺功能紊乱。 糖皮质激素和肾上腺皮质激素在功能和应用上各有侧重,日常饮食中应注意均衡营养,避免高糖、高盐饮食,适量运动有助于维持激素平衡,护理上需遵医嘱合理使用激素类药物,避免滥用或突然停药。

相关阅读精选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