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人回答 | 77次阅读
出现反复腹痛、便血、吞咽困难、不明原因消瘦、持续消化不良等症状时通常需要做胃肠镜。胃肠镜检查可帮助诊断胃炎、胃溃疡、肠息肉、消化道肿瘤等疾病,建议出现上述症状者及时就医评估。
1、反复腹痛
持续或间歇性上腹疼痛可能与慢性胃炎、胃溃疡等疾病有关。胃溃疡疼痛多表现为餐后加重,十二指肠溃疡则常见空腹疼痛。胃肠镜可直接观察黏膜损伤程度,必要时可进行组织活检。确诊后可遵医嘱使用奥美拉唑肠溶胶囊、铝碳酸镁咀嚼片、胶体果胶铋胶囊等药物。
2、便血
黑便或鲜血便可能提示消化道出血,常见于痔疮、肠息肉、结肠癌等疾病。肠镜检查能明确出血部位和性质,对可疑病变可同步进行止血或切除治疗。若发现肠息肉,可能需使用复方谷氨酰胺肠溶胶囊、美沙拉嗪肠溶片配合后续治疗。
3、吞咽困难
进行性吞咽困难需警惕食管癌或贲门失弛缓症。胃镜检查可评估食管狭窄程度,发现肿瘤时可取病理标本。确诊食管炎可选用雷贝拉唑钠肠溶片、莫沙必利片改善症状,恶性肿瘤需结合手术或放化疗。
4、不明原因消瘦
半年内体重下降超过10%且无明确诱因时,需排查胃癌、结肠癌等消耗性疾病。胃肠镜能发现早期肿瘤病灶,配合超声内镜可判断浸润深度。营养支持可选用肠内营养粉剂,同时需治疗原发病。
5、持续消化不良
长期餐后腹胀、嗳气可能与功能性消化不良、萎缩性胃炎相关。胃镜检查可区分器质性病变,幽门螺杆菌检测阳性者需用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片、克拉霉素片等药物根除治疗。日常需避免辛辣刺激饮食。
胃肠镜检查前后需空腹8小时,检查后2小时内禁食水。长期吸烟饮酒、有消化道肿瘤家族史者建议定期筛查。发现息肉或溃疡等病变后,应遵医嘱复查并调整饮食结构,增加膳食纤维摄入,减少腌制、烧烤类食物。出现呕血、剧烈腹痛等急症需立即就医。
胃液通常不能完全消化竹签上的刺。胃液主要成分为胃酸和消化酶,可分解食物中的蛋白质、脂肪等有机物,但竹签属于木质纤维,胃液对其分解作用有限。
胃液中的胃酸具有强酸性,能软化部分有机物质,但对竹签这类坚硬纤维结构影响较小。消化酶如胃蛋白酶主要针对蛋白质分解,对植物纤维素无显著作用。竹签刺入消化道后,可能因机械刺激导致黏膜损伤,引发局部炎症反应。较小竹签刺可能随胃肠蠕动排出体外,较大或尖锐竹签刺可能滞留并刺穿胃肠壁。
竹签刺若卡在食管或胃部,可能引起持续疼痛、出血或感染。儿童或老年人胃肠蠕动功能较弱,更易出现滞留情况。部分竹签可能带有细菌或化学物质,增加感染风险。尖锐竹签刺穿肠壁可能导致腹膜炎等严重并发症。
若误吞竹签后出现持续腹痛、呕血、便血等症状,需立即就医。内镜检查可明确竹签位置并取出,必要时需手术处理。日常应避免将竹签等尖锐物品放入口中,进食时注意剔除食物中的硬质异物。误吞异物后避免自行催吐或进食大量食物试图包裹,这些行为可能加重损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