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人回答 | 28次阅读
鼻息肉手术通常需要家属陪同,主要涉及术前签字、术后护理、突发情况处理、用药指导和复查安排。
1、术前签字:
根据医疗规范,全麻手术及部分局麻手术需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特别是涉及手术风险告知(如出血、脑脊液漏等并发症)、麻醉同意书签署等法律文书,必须由直系亲属或授权委托人完成。
2、术后护理:
术后24小时内可能出现渗血、头晕等不适,需家属协助观察鼻腔填塞物情况。全麻患者术后6小时需禁食禁水,家属要协助记录出入量。离院时需家属陪同,防止麻醉残余效应导致跌倒。
3、应急处理:
若术后发生剧烈头痛、频繁吞咽动作(提示出血)或发热超过38.5℃,需立即返院处理。家属应掌握紧急联系方式,了解就近医院耳鼻喉科急诊位置,准备冰袋用于鼻部冷敷止血。
4、用药指导:
术后需规范使用鼻喷激素、抗生素等药物,家属要协助记忆用药时间。特别是老年患者或合并慢性病患者,需家属帮助区分术前原有药物和术后新增药物,避免错服漏服。
5、复查安排:
术后48小时首次换药、1周内取出填塞物等关键节点需家属陪同。复查时需要携带出院记录、病理报告等资料,家属协助记录医生对鼻腔冲洗方法、饮食禁忌等指导要点。
建议术前1天家属参与术前宣教,学习鼻腔止血方法。准备宽松开衫便于术后穿衣,携带润唇膏应对经口呼吸导致的唇干。全麻患者需提前6-8小时禁食,家属要监督执行。术后恢复期保持环境湿度50%-60%,避免用力擤鼻、打喷嚏等动作。若选择日间手术,需确保术后24小时有专人陪护。
躺下耳朵疼坐起来就好了可能与体位性耳压变化、中耳炎、外耳道炎等因素有关。建议及时就医明确病因,避免延误治疗。
1、体位性耳压变化
平躺时头部位置改变可能导致耳咽管功能暂时性失调,引起耳内压力不平衡。这种情况通常伴随耳闷感,坐立后耳咽管重新开放可缓解症状。避免快速变换体位,可通过吞咽动作或打哈欠帮助调节耳压。
2、急性中耳炎
可能与细菌感染、上呼吸道感染等因素有关,通常表现为耳痛、听力下降、耳闷等症状。炎症渗出物在平躺时压迫鼓膜加重疼痛感。可遵医嘱使用氧氟沙星滴耳液、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片、桉柠蒎肠溶软胶囊等药物。保持鼻腔通畅有助于减轻耳部压力。
3、外耳道炎
可能与挖耳损伤、污水进入等因素有关,通常表现为耳道红肿、瘙痒、渗出等症状。躺卧时炎性组织受压导致疼痛加剧。需避免抓挠耳道,可遵医嘱使用盐酸左氧氟沙星滴耳液、硼酸冰片滴耳液、曲安奈德益康唑乳膏等药物。保持耳道干燥有助于恢复。
4、耵聍栓塞
耳垢堆积在平躺时可能压迫耳道壁或鼓膜,改变体位后压力减轻。伴有耳闷、听力减退等症状。禁止自行掏耳,需由医生使用碳酸氢钠滴耳液软化后专业清理。日常避免使用棉签过度清洁外耳道。
5、鼻窦炎继发影响
鼻窦分泌物倒流可能通过咽鼓管影响中耳压力平衡。通常伴随鼻塞、头痛等症状。可遵医嘱使用糠酸莫米松鼻喷雾剂、头孢克洛缓释片、切诺桉柠蒎肠溶软胶囊等药物。保持鼻腔清洁有助于预防症状加重。
出现体位相关性耳痛应避免用力擤鼻、乘坐飞机或潜水等气压变化大的活动。日常注意耳部保暖,避免受凉诱发炎症。饮食宜清淡,限制辛辣刺激食物摄入。若疼痛持续超过24小时或伴随发热、眩晕等症状,需立即就诊耳鼻喉科进行耳镜检查、声导抗测试等专业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