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儿科

小儿脑肿瘤的症状是什么

| 1人回答 | 71次阅读

问题描述:
小儿脑肿瘤的症状是什么

全部回答
1条回答

彭玉平
彭玉平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 主任医师

小儿脑肿瘤的症状主要包括头痛、呕吐、视力障碍、平衡障碍和癫痫发作等。脑肿瘤可能由遗传因素、环境暴露、辐射接触、病毒感染或基因突变等原因引起,通常表现为颅内压增高、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或内分泌紊乱。建议家长及时带孩子就医,通过影像学检查明确诊断。

1、头痛

小儿脑肿瘤引起的头痛多为持续性或进行性加重,晨起时明显,可能伴随恶心。肿瘤占位效应导致颅内压增高,刺激脑膜或血管神经。常见于髓母细胞瘤或胶质瘤,患儿可能出现前额或枕部疼痛,咳嗽或弯腰时加剧。家长需观察头痛频率,避免盲目使用布洛芬混悬液等止痛药掩盖病情。

2、呕吐

喷射性呕吐是典型表现,与进食无关且反复发作。第四脑室肿瘤易压迫呕吐中枢,儿童可能出现脱水或电解质紊乱。颅后窝肿瘤如室管膜瘤常引发该症状,呕吐后头痛可暂时缓解。家长需记录呕吐次数,必要时遵医嘱补充口服补液盐散防止脱水。

3、视力障碍

视乳头水肿导致视力模糊或视野缺损,常见于垂体瘤或视神经胶质瘤。肿瘤压迫视交叉可出现双颞侧偏盲,婴幼儿表现为频繁揉眼或畏光。颅咽管瘤可能同时伴随多饮多尿。建议家长定期检查儿童视力,避免长时间使用电子屏幕加重眼疲劳。

4、平衡障碍

小脑肿瘤易引起共济失调,表现为步态不稳、持物坠落或写字变形。髓母细胞瘤患儿可能出现头部倾斜或眼球震颤。家长需防护跌倒风险,移除家居尖锐物品。康复训练使用平衡垫或辅助步行器需在治疗师指导下进行。

5、癫痫发作

大脑皮层肿瘤可能诱发局灶性或全面性发作,表现为肢体抽搐或意识丧失。神经节细胞胶质瘤等低级别肿瘤常见此类症状。发作时家长应保持患儿呼吸道通畅,记录发作时长,遵医嘱使用左乙拉西坦口服溶液等抗癫痫药物。

小儿脑肿瘤的日常护理需保证充足营养摄入,选择高蛋白易消化食物如鱼肉泥、蒸蛋等。避免剧烈运动防止颅内压骤升,睡眠时抬高床头。治疗后定期复查头颅MRI监测复发,康复期可进行认知训练改善神经功能。家长应关注情绪变化,必要时寻求心理支持。

其它精选问题

推荐 婴儿腹部有包块按压痛是怎么回事

婴儿腹部有包块按压痛可能由肠套叠、腹股沟疝、肠梗阻、肠系膜淋巴结炎、先天性巨结肠等原因引起,需通过超声检查、X线检查等方式确诊,建议家长及时带患儿就医。

1、肠套叠

肠套叠是婴儿期常见的急腹症,可能与肠道蠕动异常、病毒感染等因素有关,通常表现为阵发性哭闹、呕吐、果酱样大便等症状。患儿腹部可触及腊肠样包块,按压时疼痛明显。确诊后需及时进行空气灌肠复位或手术治疗,可遵医嘱使用颠茄片、硫酸阿托品注射液、注射用头孢曲松钠等药物辅助治疗。

2、腹股沟疝

腹股沟疝多因腹壁薄弱导致肠管突出形成包块,可能与早产、腹压增高等因素有关,表现为腹股沟区可复性包块,嵌顿时出现压痛、呕吐等症状。家长发现异常需立即就医,避免自行按压。治疗以手术修补为主,术前可遵医嘱使用注射用头孢唑林钠、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乳酸钠林格注射液等药物预防感染。

3、肠梗阻

肠梗阻可能由肠粘连、肠道畸形等原因引起,表现为腹胀、呕吐、排便停止,腹部可触及压痛性包块。需通过胃肠减压、补液等治疗缓解症状,严重时需手术解除梗阻。治疗期间可遵医嘱使用注射用奥美拉唑钠、氯化钾注射液、注射用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等药物。

4、肠系膜淋巴结炎

肠系膜淋巴结炎常继发于呼吸道感染,表现为脐周压痛、低热,腹部超声可见肿大淋巴结。治疗以抗感染为主,可遵医嘱使用阿莫西林颗粒、布洛芬混悬液、蒙脱石散等药物。家长需注意观察患儿体温变化,避免腹部受凉。

5、先天性巨结肠

先天性巨结肠因肠道神经节细胞缺失导致肠管扩张,新生儿期即可出现腹胀、排便困难,腹部可触及粪块形成的包块。需通过灌肠缓解症状,确诊后需行根治手术。术前护理可遵医嘱使用开塞露、乳果糖口服溶液、枯草杆菌二联活菌颗粒等药物。

家长发现婴儿腹部包块时切勿用力按压,应立即记录包块位置、大小及伴随症状。就医前保持患儿安静,暂停进食。日常需注意喂养姿势,避免过度哭闹增加腹压,定期监测体温与排便情况。术后护理需严格遵循医嘱进行伤口消毒,逐步恢复饮食,定期复查腹部超声评估恢复情况。

相关阅读精选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