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医

低位肠梗阻的治疗方法

| 1人回答 | 87次阅读

问题描述:
低位肠梗阻的治疗方法

全部回答
1条回答

王强
王强 山东省立医院 副主任医师

低位肠梗阻的治疗方法主要有胃肠减压、药物治疗、灌肠治疗、手术治疗、营养支持等。低位肠梗阻通常由肠粘连、肠扭转、肠套叠、肿瘤压迫、粪石堵塞等原因引起,可能伴随腹痛、腹胀、呕吐、排便排气停止等症状。

1、胃肠减压

胃肠减压是低位肠梗阻的基础治疗手段,通过插入胃管或肠管抽取胃肠道内积存的气体和液体,减轻肠腔压力。该方法有助于缓解腹胀和呕吐症状,为后续治疗创造条件。操作时需注意管道通畅性和患者耐受度,避免黏膜损伤。对于单纯性肠梗阻,胃肠减压可能使部分患者症状得到缓解。

2、药物治疗

药物治疗主要针对炎症反应和肠蠕动异常。常用药物包括注射用头孢曲松钠抗感染、消旋山莨菪碱注射液解痉止痛、甘油灌肠剂软化粪便。药物治疗需严格遵医嘱,禁用于绞窄性肠梗阻。药物可缓解早期梗阻症状,但无法解除机械性梗阻的根本病因。

3、灌肠治疗

灌肠治疗适用于粪便堵塞导致的低位肠梗阻,常用温盐水或甘油灌肠剂软化粪便促进排出。操作时需控制灌入量和压力,避免肠穿孔。该方法对粪石性梗阻效果较好,但对肿瘤或粘连性梗阻无效。灌肠后需观察排便情况和腹部体征变化。

4、手术治疗

手术治疗适用于完全性肠梗阻或怀疑肠绞窄的情况,常见术式包括肠粘连松解术、肠切除吻合术、肠造口术等。手术可解除梗阻病因但创伤较大,术后可能发生吻合口瘘、感染等并发症。术前需充分评估患者全身状况和梗阻部位,术后需加强护理和营养支持。

5、营养支持

营养支持贯穿治疗过程,急性期需禁食并给予肠外营养,缓解后逐步过渡到肠内营养。可选择短肽型肠内营养粉剂等易吸收制剂,避免加重肠道负担。长期梗阻患者可能出现营养不良,需监测电解质和营养指标,必要时补充白蛋白、维生素等营养素。

低位肠梗阻患者治疗期间需严格禁食,遵医嘱逐步恢复饮食,从流质过渡到半流质再到普食。日常应保持规律排便习惯,避免暴饮暴食,适度运动促进肠蠕动。术后患者需定期复查,观察肠道功能恢复情况,出现腹痛腹胀加重需及时就医。预防方面应注意饮食卫生,及时治疗肠道炎症性疾病,腹部手术后早期下床活动减少粘连发生。

其它精选问题

推荐 胃寒胃凉,可以吃什么药

胃寒胃凉可通过温中散寒、健脾和胃的药物进行治疗,通常由饮食不当、脾胃虚弱、寒邪侵袭等原因引起。 1、温中散寒:胃寒胃凉患者可服用附子理中丸、小建中颗粒、香砂养胃丸等药物,这些药物具有温中散寒、健脾和胃的功效,能够缓解胃部寒冷、疼痛等症状。附子理中丸每次服用6克,每日2次;小建中颗粒每次服用1袋,每日3次;香砂养胃丸每次服用9克,每日2次。 2、健脾和胃:脾胃虚弱导致的胃寒胃凉可服用健脾丸、参苓白术散、补中益气丸等药物,这些药物能够增强脾胃功能,改善消化不良、食欲不振等症状。健脾丸每次服用6克,每日2次;参苓白术散每次服用6克,每日3次;补中益气丸每次服用9克,每日2次。 3、饮食调理:胃寒胃凉患者应避免食用生冷、寒凉的食物,如冷饮、冰激凌、西瓜等。可适量食用温性食物,如生姜、红枣、桂圆、羊肉等,这些食物具有温中散寒的作用,有助于缓解胃部寒冷症状。 4、保暖措施:胃寒胃凉患者应注意胃部保暖,避免受凉。可使用暖水袋或热毛巾敷在胃部,促进血液循环,缓解胃部寒冷、疼痛等症状。冬季外出时应穿厚衣物,避免胃部受寒。 5、规律作息:胃寒胃凉患者应保持规律作息,避免熬夜、过度劳累。保证充足的睡眠,有助于增强身体免疫力,改善脾胃功能。适当进行体育锻炼,如散步、瑜伽等,能够促进血液循环,缓解胃部寒冷症状。 胃寒胃凉患者在日常饮食中应注意避免生冷寒凉食物,适量食用温性食物,如生姜、红枣、桂圆等。同时,保持胃部保暖,避免受凉,规律作息,适当进行体育锻炼,有助于改善胃寒胃凉症状。如果症状持续或加重,建议及时就医,遵医嘱进行治疗。

相关阅读精选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