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内科 > 消化内科

什么是大肠粪石症?

| 1人回答 | 29次阅读

问题描述:
什么是大肠粪石症?

全部回答
1条回答

陈国栋
陈国栋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副主任医师

大肠粪石症是指粪便在肠道内长时间滞留、水分被过度吸收后形成的坚硬粪块堵塞肠腔的病理状态,可能由长期便秘、肠道蠕动功能减弱、饮食结构不合理、药物副作用、肠道解剖结构异常等因素引起。

1、长期便秘

排便间隔超过3天或排便费力时,粪便在结肠内停留时间延长,水分持续被肠道吸收导致干结。建议增加膳食纤维摄入,养成定时排便习惯,必要时使用开塞露辅助排便。

2、肠道蠕动减弱

老年人、久卧患者因肠神经功能退化或活动量不足,肠道推进力下降。可进行腹部按摩促进肠蠕动,严重者需使用多潘立酮等促胃肠动力药。

3、饮食结构失衡

低纤维高脂饮食会减少粪便体积,精加工食品缺乏促进蠕动的残渣。每日应摄入不少于25克膳食纤维,推荐食用西蓝花、燕麦等富含纤维的食物。

4、药物因素

长期服用钙剂、铁剂或阿片类止痛药可能抑制肠蠕动。使用这些药物期间需监测排便情况,必要时联合乳果糖等缓泻剂预防粪石形成。

5、肠道结构异常

先天性巨结肠或术后肠粘连等器质性问题会导致粪便通过障碍,这类患者可能出现腹痛腹胀伴呕吐。需通过灌肠或手术解除梗阻,术后需进行肠道功能训练。

预防大肠粪石症需建立科学饮食模式,保证每日饮水量超过1500毫升,适当增加快走等有氧运动。出现持续腹痛、排便困难超过1周时应及时就医,避免发展为肠梗阻。老年人和长期卧床者建议每周进行2-3次腹部顺时针按摩,每次10分钟,配合温水坐浴可改善局部血液循环。粪便嵌顿初期可使用液体石蜡等润滑性泻剂,但禁止自行进行剧烈灌肠操作。

其它精选问题

推荐 阑尾里进了的粪便怎么排出来

阑尾里进了粪便可通过手术、药物治疗等方式处理,通常由肠道蠕动异常、阑尾解剖结构异常等原因引起。 1、手术切除:阑尾内粪便滞留可能导致阑尾炎,手术切除是常用方法。常见手术方式包括腹腔镜阑尾切除术和开腹阑尾切除术。腹腔镜手术创伤小、恢复快,开腹手术适用于复杂病例。术后需注意伤口护理,避免感染。 2、药物治疗:对于早期或轻症患者,可使用抗生素控制感染。常用药物包括头孢曲松1g静脉注射每日一次、甲硝唑500mg静脉注射每日三次。药物治疗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并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3、肠道调节:通过饮食调节促进肠道蠕动,帮助粪便排出。建议增加膳食纤维摄入,如燕麦、全麦面包、蔬菜等。同时保持充足水分摄入,每日饮水不少于2000ml。 4、物理疗法:热敷腹部可缓解疼痛,促进肠道蠕动。方法是将热水袋或热毛巾敷于右下腹,每次15-20分钟,每日2-3次。注意温度适宜,避免烫伤。 5、观察随访:对于暂时无法手术或药物治疗的患者,需密切观察症状变化。如出现持续腹痛、发热、恶心呕吐等症状,需及时就医。定期随访检查,评估病情进展。 日常饮食应以清淡易消化为主,避免辛辣刺激食物。适当进行轻度运动,如散步、瑜伽等,有助于促进肠道蠕动。保持良好的排便习惯,避免久坐久站。如症状持续或加重,应及时就医,避免延误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