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妇产科 > 妇科

什么是外阴颗粒性肌母细胞瘤结节

| 1人回答 | 33次阅读

问题描述:
什么是外阴颗粒性肌母细胞瘤结节

全部回答
1条回答

谢江强
谢江强 瑞安市妇幼保健院 副主任医师
外阴颗粒性肌母细胞瘤是一种生长缓慢的良性肿瘤,可能来源于神经组织,为罕见的肿瘤。可侵犯舌头、皮肤和其他部位,包括上呼吸道、消化道、骨骼肌等,多见于阴唇处,偶基于阴蒂,一般无特异的症状。有时患者偶然发现外阴部的肿块,生长缓慢,无压痛,生长在外阴部的肿瘤多发生于大阴沉的组织深部。妇科检查时,发现外阴部的肿块质地中等常为单个,有时候为多个,质地较韧,直径小于1厘米,偶有多发性结节,表面皮肤有时有色素减退,可侵犯外阴及身体其他处。治疗原则是要有足够的手术切除范围,此瘤虽为良性,但是有可能恶变,如手术不彻底容易复发。

其它精选问题

推荐 子宫内膜增生上环能控制吗

子宫内膜增生可以通过放置宫内节育器(上环)进行控制。宫内节育器释放的孕激素能有效抑制子宫内膜过度增生,减少异常出血风险。主要干预方式包括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黄体酮类药物辅助治疗、定期超声监测、调整生活方式及必要时手术切除。

1、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

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通过局部释放孕激素直接作用于子宫内膜,使腺体萎缩、间质蜕膜化,持续使用可逆转单纯性增生。该系统对异常子宫出血的控制效果显著,适合无恶变风险的患者。使用期间可能出现点滴出血等副反应,需每6个月复查子宫内膜厚度。

2、黄体酮药物辅助

地屈孕酮片或醋酸甲羟孕酮等口服孕激素可协同宫内节育器增强疗效,尤其适用于复杂性增生患者。药物需周期性使用10-14天促使内膜完整脱落,用药期间需监测肝功能。联合治疗3-6个月后应行诊断性刮宫评估疗效。

3、超声动态监测

每3-6个月经阴道超声检查子宫内膜厚度及回声变化,若持续超过12毫米需警惕进展风险。监测内容包括血流信号、宫腔形态及卵巢情况,发现非典型增生应立即取内膜活检。

4、生活方式干预

控制体重指数在18.5-23.9范围,肥胖者减重5%-10%可降低雌激素水平。限制高脂饮食,增加十字花科蔬菜摄入,每周进行150分钟有氧运动。戒烟并限制酒精摄入有助于改善内分泌环境。

5、宫腔镜切除术

对药物治疗无效或病理提示不典型增生的患者,可行宫腔镜下子宫内膜切除术。该术式能保留子宫,术后需继续使用孕激素维持治疗。严重病例需考虑子宫全切术,术后病理确诊无恶变后可终止随访。

建议患者每3个月复查肝肾功能,避免自行服用雌激素类保健品。出现突破性出血超过7天或严重腹痛需及时就诊。长期使用宫内节育器者应每年更换阴道避孕环,绝经后女性需在医生指导下逐步停止孕激素治疗。保持规律作息与情绪稳定有助于内分泌调节,术后患者可适当补充维生素D和钙剂预防骨质流失。

相关阅读精选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