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内科 > 心血管内科

二尖瓣畸形的原因是什么

| 1人回答 | 42次阅读

问题描述:
二尖瓣畸形的原因是什么

全部回答
1条回答

魏以桢
魏以桢 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 副主任医师

二尖瓣畸形可能由先天性发育异常、风湿性心脏病、退行性病变、感染性心内膜炎、心肌病等因素引起。二尖瓣畸形通常表现为呼吸困难、心悸、乏力等症状,可通过超声心动图等检查确诊,需根据具体类型采取药物或手术治疗。

1、先天性发育异常

胚胎期二尖瓣结构发育不全或异常可导致瓣膜形态改变,常见于马方综合征等遗传性疾病。患者可能伴随主动脉根部扩张、晶状体脱位等全身表现。轻症可定期随访,中重度需行二尖瓣成形术或置换术,常用药物包括呋塞米片减轻心脏负荷,地高辛片增强心肌收缩力。

2、风湿性心脏病

A组β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后引发免疫反应,反复发作可导致二尖瓣增厚粘连。典型表现为瓣膜狭窄伴关闭不全,听诊可闻及舒张期隆隆样杂音。急性期需注射苄星青霉素注射液控制感染,慢性期可口服阿司匹林肠溶片抗炎,严重者需行瓣膜交界分离术。

3、退行性病变

老年性二尖瓣环钙化或黏液样变性可致瓣叶脱垂,多见于高血压、糖尿病患者。超声可见瓣叶冗长伴收缩期向左心房膨出。早期可用酒石酸美托洛尔片控制心率,盐酸贝那普利片改善心室重构,重度反流需进行二尖瓣人工腱索植入术。

4、感染性心内膜炎

金黄色葡萄球菌等病原体侵袭瓣膜可造成穿孔或赘生物形成,患者多伴有发热、瘀点等全身感染体征。血培养阳性需静脉注射注射用头孢曲松钠,合并心力衰竭时联合使用硝酸异山梨酯片,巨大赘生物需紧急手术清除病灶并修复瓣膜。

5、心肌病

扩张型心肌病引起左心室扩大可导致二尖瓣相对性关闭不全,肥厚型心肌病可致收缩期二尖瓣前向运动。患者常出现活动后气促、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治疗需服用盐酸胺碘酮片控制心律失常,重症病例需行心室减容术或心脏移植。

二尖瓣畸形患者应限制钠盐摄入,每日食盐量不超过5克,避免加重心脏负荷。建议进行步行、太极拳等低强度有氧运动,每周3-5次,每次不超过30分钟。定期监测体重变化,3天内体重增加超过2公斤需警惕心力衰竭。术后患者需严格遵医嘱服用华法林钠片等抗凝药物,并每月复查凝血功能。出现新发胸痛、晕厥等症状时应立即就医。

其它精选问题

推荐 为什么动静脉造瘘血压要高

动静脉造瘘术后血压升高通常与血流量增加、血管阻力改变等因素有关。动静脉造瘘是血液透析患者建立血管通路的手术方式,术后可能出现血压波动,主要影响因素有瘘口血流量过大、血管适应性不足、心脏负荷增加、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激活、容量负荷过重等。

1、瘘口血流量过大

动静脉造瘘术后,动脉血直接流入静脉导致局部血流量显著增加。当瘘口直径过大或吻合位置不当,可能使回心血量超过心脏代偿能力,导致心输出量增加和血压升高。此时需通过超声评估瘘口血流速度,必要时通过手术缩小瘘口或介入栓塞调整血流。

2、血管适应性不足

静脉动脉化过程中,血管壁平滑肌增生和弹性纤维重塑需要时间适应高压环境。若血管结构改变滞后于血流动力学变化,可能引起反射性血管收缩和血压上升。临床可通过钙通道阻滞剂如硝苯地平控释片、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如培哚普利片等药物改善血管调节功能。

3、心脏负荷增加

动静脉瘘使外周血管阻力降低,心脏通过增加每搏输出量维持灌注压力,长期可能导致左心室肥厚和舒张功能减退。患者可能出现活动后心悸、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等症状。建议定期进行心脏超声监测,必要时使用β受体阻滞剂如美托洛尔缓释片减轻心脏负荷。

4、肾素-血管紧张素激活

瘘管分流导致肾脏血流灌注相对不足,可能刺激肾素分泌增加,通过血管紧张素Ⅱ引起全身血管收缩和钠水潴留。这种情况多见于原有慢性肾脏病患者,可选用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如缬沙坦胶囊联合利尿剂如呋塞米片进行治疗。

5、容量负荷过重

血液透析间期体重增长过多会加重循环容量负荷,合并动静脉瘘高血流状态时更易引发血压升高。患者需严格限制每日钠盐摄入在3克以下,两次透析间期体重增长不超过干体重的3%-5%。透析过程中可通过序贯超滤模式平稳清除多余液体。

动静脉造瘘术后患者应每日监测血压并记录瘘管震颤情况,避免压迫造瘘侧肢体。饮食需控制蛋白质摄入量在每公斤体重1-1.2克,优先选择鱼肉、鸡蛋白等优质蛋白。透析期间注意补充水溶性维生素,避免剧烈运动防止瘘管血栓形成。若出现持续头痛、视物模糊等高血压危象症状需立即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