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人回答 | 62次阅读
女性绝经后仍可能感染支原体,感染风险与激素水平变化、免疫力下降、泌尿生殖道环境改变、性活动及基础疾病等因素相关。
1、激素水平变化:
绝经后雌激素水平下降会导致阴道黏膜变薄、糖原减少,乳酸杆菌数量降低,阴道pH值升高,这种微环境变化削弱了局部防御功能,可能增加支原体定植风险。
2、免疫力下降:
年龄增长伴随免疫功能衰退,T细胞和巨噬细胞活性减弱,黏膜分泌型IgA抗体减少,使支原体更容易突破免疫屏障造成感染,尤其合并糖尿病等慢性病时风险更高。
3、泌尿生殖道环境改变:
绝经后泌尿生殖系统萎缩性变化常见,尿道黏膜弹性降低、阴道干燥等改变可能增加黏膜微小损伤概率,为支原体侵入提供途径,同时局部抗菌肽分泌减少利于病原体繁殖。
4、性活动因素:
支原体主要通过性接触传播,绝经后女性若存在无保护性行为或频繁更换性伴侣等情况,仍可能感染生殖支原体或解脲支原体,但风险较育龄期女性相对降低。
5、基础疾病影响:
合并子宫内膜炎、宫颈炎等慢性炎症,或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激素替代治疗的患者,生殖道菌群失衡可能促进支原体感染,需通过PCR检测或培养明确诊断。
建议绝经后女性保持适度运动增强免疫力,每日摄入优质蛋白及维生素A/C/E以维持黏膜健康,避免过度阴道冲洗;选择棉质透气内裤并定期更换,性行为时使用物理屏障保护;若出现尿频、排尿灼痛或异常分泌物,应及时就医进行支原体核酸检测,避免滥用抗生素。日常可适量补充益生菌维持菌群平衡,但需注意市售益生菌制剂对泌尿生殖道的作用尚未完全明确,治疗性用药需遵医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