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内科 > 消化内科

炎症性肠病怎么确诊

| 1人回答 | 46次阅读

问题描述:
炎症性肠病怎么确诊

全部回答
1条回答

沈华
沈华 江苏省人民医院 副主任医师
炎症性肠病可以通过肠镜检查及组织活检进行确诊,但同时还需要结合病史、体格检查、大便常规、粪便培养、X线钡餐灌肠等进行综合性判断。炎症性肠病包括溃疡性结肠炎和克罗恩病。一般溃疡性结肠炎,主要病变在结肠黏膜层和黏膜下层,而克罗恩病可以累及全消化道。确定患有炎症性肠病后,需要积极治疗。但是,经过治疗后可以缓解症状,但不可治愈,在治疗过程当中还需要预防疾病复发及其他并发症出现。对于出现的一些并发症,可以通过药物或者是内镜治疗,效果不好时选择手术。

其它精选问题

推荐 小肠息肉是否一定要手术

小肠息肉可通过药物治疗、内镜切除、手术切除等方式治疗,通常由遗传因素、慢性炎症、不良饮食习惯、年龄增长、肠道菌群失调等原因引起。 1、遗传因素: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等遗传性疾病可能导致小肠息肉,表现为腹痛、便血等症状。治疗以手术切除为主,常见术式为小肠部分切除术或全小肠切除术,必要时需长期随访。 2、慢性炎症:克罗恩病、溃疡性结肠炎等慢性炎症疾病可能诱发息肉,伴随腹泻、体重下降等症状。治疗需控制原发病,常用药物包括美沙拉嗪肠溶片500mg/次,每日3次、泼尼松片5mg/次,每日2次等。 3、不良饮食习惯:长期高脂、低纤维饮食可能增加息肉风险,表现为消化不良、腹胀等。建议调整饮食结构,增加蔬菜、水果摄入,减少红肉和加工食品的摄入。 4、年龄增长:随着年龄增长,肠道黏膜修复能力下降,息肉发生率增加,常见症状为排便习惯改变。定期进行肠镜检查是早期发现和治疗的关键。 5、肠道菌群失调:肠道菌群失衡可能促进息肉形成,伴随便秘或腹泻。可通过补充益生菌如双歧杆菌每日1-2粒或乳酸菌每日1-2粒调节肠道环境,必要时进行内镜切除。 饮食上建议多摄入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如燕麦、红薯,运动方面可选择散步、瑜伽等轻度活动,护理上注意保持规律作息,避免过度劳累。若症状持续或加重,建议及时就医。

相关阅读精选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