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人回答 | 54次阅读
开角型青光眼患者通常需要长期用药控制眼压,但需严格遵医嘱调整用药方案。
开角型青光眼是一种慢性进展性眼病,其特征为房水排出通道逐渐阻塞导致眼压升高。长期用药的核心目的是通过药物减少房水生成或促进房水排出,从而延缓视神经损伤。常用药物包括前列腺素类滴眼液如拉坦前列素滴眼液、贝美前列素滴眼液,这类药物通过增加葡萄膜巩膜途径房水引流发挥作用;β受体阻滞剂如噻吗洛尔滴眼液则通过抑制房水生成降低眼压。患者需定期进行眼压监测、视野检查和视神经评估,医生会根据病情变化调整药物种类或联合用药方案。
长期用药可能出现局部刺激、结膜充血等不良反应,部分患者会出现虹膜色素沉着或睫毛增长。全身性副作用如β受体阻滞剂可能引发心率减慢或支气管痉挛,需警惕心血管和呼吸系统疾病患者的使用风险。若药物控制效果不佳或出现明显副作用,可考虑选择性激光小梁成形术或小梁切除术等手术治疗。患者应避免自行停药或更改用药频次,突然停药可能引发反跳性眼压升高。
建议患者建立规范的眼压监测记录,包括用药时间、眼压数值和不适症状。保持适度有氧运动有助于改善眼部微循环,但需避免倒立、举重等可能引起眼压波动的动作。饮食注意控制咖啡因摄入,多食用富含维生素C和花青素的深色蔬菜水果。定期眼科随访是评估疗效的关键,若出现视物模糊、眼痛或虹视现象应立即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