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人回答 | 56次阅读
大肠埃希菌是一种常见的肠道细菌,通常存在于人体和动物的肠道内,多数情况下不致病,但部分特定菌株可能引发感染性疾病。大肠埃希菌感染主要引起胃肠炎、尿路感染、败血症等疾病,严重时可导致溶血性尿毒综合征。
大肠埃希菌分为致病性和非致病性两类。非致病性菌株是肠道正常菌群的一部分,有助于维持肠道微生态平衡。致病性大肠埃希菌主要通过污染的食物、水源或接触传播,常见的致病菌株包括肠致病性大肠埃希菌、肠产毒性大肠埃希菌、肠侵袭性大肠埃希菌等。这些菌株可能产生毒素或直接侵袭肠黏膜,导致腹泻、腹痛、发热等症状。
部分特殊菌株如产志贺毒素大肠埃希菌感染后,毒素可能进入血液循环,损伤血管内皮细胞,引发溶血性尿毒综合征。这种情况多见于儿童和免疫力低下人群,表现为溶血性贫血、血小板减少和急性肾损伤。尿路感染常见于女性,可能与尿道解剖结构有关,表现为尿频、尿急、尿痛等膀胱刺激症状。
预防大肠埃希菌感染需注意饮食卫生,避免食用未彻底加热的肉类和未经消毒的乳制品。处理生食后要彻底洗手,避免交叉污染。出现持续腹泻、血便或尿路感染症状时应及时就医,医生可能根据病情选择头孢克肟颗粒、左氧氟沙星片、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分散片等抗生素治疗。重症患者需住院进行补液和支持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