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妇产科 > 妇科

子宫肌腺症是个什么病?

| 1人回答 | 71次阅读

问题描述:
子宫肌腺症是个什么病?

全部回答
1条回答

廖张元
廖张元 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 主任医师
子宫肌腺症是一种子宫内膜腺体和间质侵入子宫肌层,导致子宫异常增大和月经异常的妇科病,常引起月经痛、月经量增多、不孕等症状,需要根据病情采取个性化处理,包括药物、手术和生活方式调整。
1、子宫肌腺症的病因
子宫肌腺症的确切病因目前尚未完全明确,但研究发现遗传、环境及生理因素可能共同作用导致此病。
遗传因素:如果家族中有亲属患子宫肌腺症,患病几率可能偏高。
环境因素:长期接触雌激素类物质或体内激素水平失衡可能增加发病风险。
生理因素:经血反流现象或者反复孕产都会增加子宫内膜侵入肌层的机会。
2、子宫肌腺症的典型症状
子宫肌腺症可能表现出一些明显症状,如严重痛经、经期延长、月经量增多等,部分患者还会有不孕。
痛经:通常发生在月经前2-3天,疼痛剧烈,影响生活和工作。
经血异常:可能出现月经量增加、经期延长或经间期不规则出血。
子宫增大:部分患者会感到小腹坠胀不适或通过体检发现子宫异常增大。
不孕:因为子宫功能受损,导致孕卵难以着床。
3、子宫肌腺症的治疗方法
子宫肌腺症的治疗方案需根据患者年龄、症状严重程度及生育需求制定,主要分为以下三类:
药物治疗:
1激素治疗:如口服避孕药或孕激素药物,通过调节激素水平抑制子宫内膜增长。
2GnRH激动剂:减少体内雌激素水平,改善疼痛和内膜浸润现象。
3止痛药:如布洛芬等缓解痛经,但不可长期依赖。
手术治疗:
1子宫切除术:适用于无生育需求、症状严重的患者。
2子宫肌腺病灶切除术:保留子宫的手术形式,适用于希望怀孕的患者。
3子宫动脉栓塞术:通过减少子宫供血缩小病灶,改善症状。
日常调理:规律作息、低脂饮食及适当运动可缓解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子宫肌腺症是一种可能对生活质量和生育产生较大影响的疾病。一旦出现痛经加重、月经量过多或不孕等症状,需及时到医院做详细检查和治疗。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定期妇科检查有助于早发现、早治疗,提高健康水平。

其它精选问题

推荐 断奶2个月还没来月经是怎么回事

断奶2个月还没来月经可能由哺乳期激素水平变化、产后恢复缓慢、心理压力、多囊卵巢综合征、甲状腺功能异常等原因引起,可通过调整生活方式、药物治疗等方式改善。 1、哺乳期激素:哺乳期间,体内催乳素水平较高,可能抑制排卵和月经恢复。这种情况通常无需特殊治疗,随着哺乳频率减少,激素水平逐渐恢复正常,月经也会随之恢复。 2、产后恢复:产后身体需要时间恢复,尤其是子宫和卵巢功能。如果产后恢复较慢,月经可能会延迟。建议保持充足休息,避免过度劳累,有助于身体恢复。 3、心理压力:产后心理压力大、情绪波动可能影响内分泌系统,导致月经延迟。适当放松心情,参与轻松活动,必要时寻求心理咨询,有助于缓解压力。 4、多囊卵巢:多囊卵巢综合征是一种常见的内分泌疾病,可能导致月经不规律或延迟。通常表现为月经稀发、体重增加、体毛增多等症状。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二甲双胍片500mg,每日两次或口服避孕药如达英-35调节激素水平。 5、甲状腺异常:甲状腺功能异常如甲亢或甲减可能影响月经周期。通常伴随疲劳、体重变化、心悸等症状。需通过血液检查确诊,并根据医生建议服用左甲状腺素钠片50μg,每日一次或甲巯咪唑片10mg,每日一次治疗。 饮食上建议多摄入富含铁、维生素B12的食物,如红肉、绿叶蔬菜、豆类等,有助于改善贫血症状。适当进行轻度运动,如散步、瑜伽,有助于促进血液循环和内分泌平衡。保持规律作息,避免熬夜,有助于身体恢复和月经周期调节。如果月经持续延迟,建议及时就医,进行详细检查。

相关阅读精选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