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五官科 > 耳鼻喉科

耳石症之后一直耳鸣

| 1人回答 | 57次阅读

问题描述:
耳石症之后一直耳鸣

全部回答
1条回答

张立红
张立红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主任医师

耳石症后持续耳鸣可能与耳石复位不完全、前庭功能未完全恢复或合并其他耳部疾病有关。耳鸣可能由耳石残留刺激半规管、内耳微循环障碍、听神经敏感化、梅尼埃病或慢性中耳炎等因素引起,可通过药物调节、前庭康复训练、掩蔽治疗、心理干预或手术等方式缓解。建议及时就医明确病因,避免自行处理延误病情。

1、耳石残留刺激

耳石复位后仍有微小耳石颗粒残留在半规管内,可能持续刺激毛细胞产生异常电信号。这种情况可能伴随短暂眩晕,尤其在头部快速转动时加重。医生可能建议重复进行耳石复位操作,或使用改善内耳微循环的药物如银杏叶提取物片、甲磺酸倍他司汀片等。日常应避免突然转头或低头动作。

2、内耳微循环障碍

耳石症发作时内耳血管痉挛可能导致长期供血不足,引发持续性高频蝉鸣样耳鸣。患者可能伴有耳闷胀感,在疲劳时症状加重。治疗可选用尼莫地平片、盐酸氟桂利嗪胶囊等血管扩张药物,配合高压氧治疗促进修复。需控制血压血糖,避免摄入咖啡因和酒精。

3、听神经敏感化

前庭系统异常放电可能引起中枢听觉通路重组,导致对正常声音的过度感知。此类耳鸣多为双侧性,夜间安静时明显。可尝试声音脱敏疗法,医生可能开具调节神经兴奋性的药物如加巴喷丁胶囊、普瑞巴林胶囊。建议保持规律作息,避免长期处于隔音环境。

4、梅尼埃病共存

约两成耳石症患者合并梅尼埃病,典型表现为波动性听力下降伴低频耳鸣及耳胀满感。确诊需进行纯音测听和甘油试验,治疗常用利尿剂如氢氯噻嗪片、限制钠盐摄入。急性发作时可使用地塞米松片控制内淋巴积水,严重病例需考虑鼓室注射治疗。

5、慢性中耳炎影响

中耳炎导致的咽鼓管功能障碍可能加重耳鸣,常见于感冒后耳闷加重伴粘稠分泌物。需通过耳内镜和声导抗检查确诊,治疗选用盐酸左氧氟沙星滴耳液控制感染,配合桉柠蒎肠溶软胶囊促进分泌物排出。避免用力擤鼻,游泳时使用耳塞防护。

耳石症后耳鸣患者应保持充足睡眠,每日进行适度有氧运动如散步或游泳以改善内耳血供,饮食注意补充富含维生素B族的全谷物和深绿色蔬菜。避免长时间使用耳机,接触噪音时做好防护。若耳鸣持续超过一个月或伴随听力骤降、头痛等症状,需尽快进行纯音测听、耳声发射等专科检查,排除听神经瘤等严重病变。心理疏导对缓解耳鸣相关的焦虑情绪具有重要作用,可参与正念训练等行为疗法。

其它精选问题

推荐 查耳石症做什么检查

查耳石症通常需要进行变位试验、听力学检查、前庭功能检查、影像学检查等检查。耳石症又称为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可能与头部外伤、耳部疾病、年龄增长等因素有关,建议患者及时就医,在医生的指导下完善相关检查。

1、变位试验

变位试验是诊断耳石症的主要方法,医生会让患者快速改变体位,观察是否出现眩晕、眼震等症状。常用的变位试验有Dix-Hallpike试验、滚转试验等。如果患者在特定体位出现短暂眩晕和特征性眼震,通常可以确诊耳石症。

2、听力学检查

听力学检查包括纯音测听、声导抗测试等,可以评估患者的听力状况。耳石症患者通常听力正常,但部分患者可能合并梅尼埃病等耳部疾病,导致听力下降。通过听力学检查可以鉴别诊断。

3、前庭功能检查

前庭功能检查包括温度试验、旋转试验等,可以评估前庭系统的功能状态。耳石症患者的前庭功能通常正常,但检查可以帮助排除其他前庭疾病,如前庭神经炎、前庭性偏头痛等。

4、影像学检查

影像学检查包括头颅CT、头颅MRI等,可以排除中枢性眩晕疾病,如脑梗死、脑出血、听神经瘤等。耳石症患者的影像学检查通常无异常,但必要时仍需完善检查以明确诊断。

5、其他检查

其他检查包括血液检查、平衡功能评估等,可以帮助排除全身性疾病引起的眩晕,如贫血、低血糖等。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检查项目。

耳石症患者平时应避免突然改变体位,起床或躺下时动作要缓慢。保持规律作息,避免过度劳累和情绪波动。饮食宜清淡,避免高盐、高脂饮食。适当进行前庭康复训练,有助于改善症状。如果眩晕症状反复发作或加重,应及时就医复查。

相关阅读精选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