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人回答 | 50次阅读
近视眼手术后可能出现后遗症,但多数症状轻微且可逆,严重并发症概率较低。常见后遗症主要有干眼症、夜间眩光、角膜混浊、视力回退、角膜瓣移位等。
干眼症是术后最常见的短期不适,因手术暂时影响角膜神经导致泪液分泌减少,表现为眼睛干涩、异物感,多数在3-6个月内逐渐恢复。夜间眩光多发生在暗光条件,与角膜切削区光学特性改变有关,驾驶时需特别注意,80%患者1年内症状减轻。角膜混浊属于角膜愈合反应,通过激素滴眼液可控制,极少数需二次手术干预。
视力回退多与术前高度近视或术后用眼习惯不良相关,中低度近视患者回退概率不足5%。角膜瓣移位多见于早期LASIK术式,现因技术进步发生率已低于0.1%,突发眼部外伤可能增加风险。感染性角膜炎等严重并发症需立即就医,规范术前筛查可将风险控制在万分之一以下。
术后需遵医嘱使用人工泪液和抗炎滴眼液,避免揉眼及游泳1个月,定期复查角膜地形图。建议选择正规医疗机构进行详细术前评估,排除圆锥角膜等禁忌症,术后注意20-20-20用眼法则,高度近视患者仍需警惕视网膜病变风险。
白内障可能由年龄增长、紫外线照射、糖尿病、眼部外伤等原因引起。
1、年龄增长:晶状体随年龄增长逐渐硬化混浊,属于生理性退化,可通过定期眼科检查监测进展。
2、紫外线照射:长期阳光暴露会加速晶状体蛋白变性,日常需佩戴防紫外线眼镜减少损伤。
3、糖尿病:血糖异常导致晶状体渗透压改变,可能与代谢紊乱有关,表现为视力快速下降,需控制血糖并评估手术时机。
4、眼部外伤:钝挫伤或穿透伤破坏晶状体囊膜,可能与机械损伤有关,常伴随虹膜粘连,需根据混浊程度选择晶体置换。
建议避免强光刺激并控制全身慢性病,若视力影响生活需及时就诊评估手术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