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儿科

新生儿吃奶粉后不吃母乳怎么办

| 1人回答 | 54次阅读

问题描述:
新生儿吃奶粉后不吃母乳怎么办

全部回答
1条回答

周冬
周冬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副主任医师

新生儿吃奶粉后不吃母乳可通过调整喂养方式、减少奶瓶使用、增加母婴接触、咨询专业指导等方式改善。通常由奶嘴流速差异、乳头混淆、哺乳姿势不当、母乳供应不足等原因引起。

1、调整喂养方式

采用小勺或杯喂替代奶瓶,避免奶嘴与乳头吸吮方式差异导致拒绝母乳。哺乳前轻柔按摩乳房刺激泌乳反射。

2、减少奶瓶使用

逐步减少奶粉喂养次数,优先亲喂建立吸吮记忆。家长需在婴儿半饥饿状态时尝试母乳喂养,避免强迫进食。

3、增加母婴接触

通过皮肤接触、袋鼠式护理促进婴儿寻乳本能。家长需保持耐心,每天多次短时间尝试亲喂。

4、咨询专业指导

若持续拒奶可能涉及舌系带过短等病理因素,需儿科医生评估。哺乳顾问可指导正确含接姿势及追奶方法。

哺乳期母亲需保持充足水分摄入,避免焦虑情绪影响泌乳,必要时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催乳药物如甲氧氯普胺、多潘立酮或中成药通乳颗粒。

其它精选问题

推荐 新生儿血肿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新生儿血肿可能由产道挤压、凝血功能异常、血管损伤、遗传性出血性疾病等原因引起,通常表现为头部肿胀、皮肤青紫、局部压痛等症状。

1. 产道挤压:

分娩过程中胎儿头部受产道挤压导致毛细血管破裂,形成骨膜下血肿。多数无需特殊处理,2-3周可自行吸收,家长需避免按压血肿部位。

2. 凝血异常:

维生素K缺乏或暂时性凝血功能障碍可能导致出血倾向。建议家长遵医嘱给新生儿注射维生素K1,并监测凝血酶原时间。

3. 血管损伤:

产钳或胎头吸引助产时器械压迫可损伤血管。需医生评估是否需穿刺抽吸,家长应注意观察血肿是否增大或出现发热。

4. 遗传疾病:

罕见情况下血友病等遗传性凝血障碍会导致血肿。需进行凝血因子检测,确诊后需输注凝血因子浓缩制剂治疗。

日常护理中家长应保持血肿部位清洁,避免碰撞,按医嘱复查头颅超声,如出现呕吐、抽搐等异常需立即就医。

相关阅读精选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