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人回答 | 44次阅读
剖腹产伤口疼痛可通过口服止痛药、伤口护理、物理治疗、调整姿势、心理疏导等方式缓解。疼痛通常由手术创伤、炎症反应、神经敏感、伤口愈合不良、心理因素等原因引起。
1、口服止痛药:
医生可能开具对乙酰氨基酚、布洛芬等非甾体抗炎药缓解疼痛,严重疼痛可能使用曲马多等弱阿片类药物。用药需严格遵医嘱,避免自行调整剂量或混合用药。哺乳期患者需告知医生,选择不影响母乳喂养的药物。
2、伤口护理:
保持伤口清洁干燥,每日用生理盐水或医用消毒液轻柔擦拭。避免抓挠或摩擦伤口,穿着宽松棉质衣物。观察有无红肿渗液等感染迹象,出现异常需及时就医。术后2周内避免盆浴,可采取擦浴方式清洁身体。
3、物理治疗:
术后48小时后可尝试局部冷敷减轻肿胀疼痛,每次15-20分钟。伤口愈合后可采用热敷促进血液循环。医生可能建议使用低频脉冲电刺激或超声波治疗加速组织修复。适当按摩周围组织可缓解肌肉紧张。
4、调整姿势:
哺乳时使用枕头支撑腹部减轻压力,避免直接压迫伤口。起身时先侧卧再用手臂支撑坐起,减少腹部用力。睡眠时采取半卧位或在膝盖下垫枕头。咳嗽或打喷嚏时用手按压伤口部位减轻震动。
3、心理疏导:
多次剖宫产可能增加焦虑情绪,可通过正念冥想缓解紧张。与医护人员沟通了解疼痛预期持续时间。家人应给予情感支持,分担育儿压力。加入产妇互助小组分享经验,必要时寻求专业心理咨询。
剖腹产伤口疼痛期需保证优质蛋白摄入促进组织修复,如鱼肉、鸡蛋、豆制品等。维生素C丰富的果蔬如橙子、猕猴桃有助于胶原蛋白合成。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术后6周内避免提重物和剧烈运动,可进行温和的盆底肌训练。注意观察恶露情况,出现发热、伤口渗液等异常及时复诊。保持规律作息,与医生保持沟通制定个性化康复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