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人回答 | 94次阅读
子宫癌侵及宫壁浅肌层需根据病情采取手术切除、放疗、化疗或联合治疗。主要治疗方式有根治性子宫切除术、盆腔淋巴结清扫术、体外放射治疗、腔内近距离放疗、紫杉醇联合卡铂化疗等。
1、根治性子宫切除术
适用于病灶局限在子宫且无远处转移的患者。手术需完整切除子宫体、宫颈及宫旁组织,必要时切除双侧附件。术后可能伴随排尿功能障碍或淋巴水肿,需配合盆底康复训练。术前需评估心肺功能,术后需病理检查明确浸润深度。
2、盆腔淋巴结清扫术
常与子宫切除术同步进行,用于检测癌细胞是否转移至淋巴结。术中需清除髂总、髂内外及闭孔区淋巴结,术后可能出现下肢淋巴回流障碍。该手术可明确肿瘤分期,为后续治疗提供依据。
3、体外放射治疗
通过直线加速器对盆腔区域进行照射,适用于术后存在高危因素或无法手术者。治疗可能引起放射性肠炎或膀胱刺激症状,需配合阴道扩张器预防粘连。通常需25-30次照射,每周5次连续进行。
4、腔内近距离放疗
将放射源置于宫腔内直接照射肿瘤床,多用于术后残留病灶补充治疗。可能造成阴道黏膜萎缩或狭窄,需坚持使用雌激素软膏维持弹性。该技术可提高局部控制率,常与体外放疗联合应用。
5、紫杉醇联合卡铂化疗
针对晚期或复发患者采用的全身治疗方案。紫杉醇通过抑制微管解聚阻断癌细胞分裂,卡铂可破坏DNA结构。常见副作用包括骨髓抑制和神经毒性,需定期监测血常规。化疗周期通常为21天1次,共6-8个周期。
治疗期间应保持高蛋白饮食如鱼肉蛋奶,每日摄入新鲜蔬菜水果补充维生素。术后6周内避免提重物及剧烈运动,坚持凯格尔运动改善盆底功能。放疗后每日温水坐浴缓解皮肤反应,化疗期间需佩戴口罩预防感染。定期复查肿瘤标志物及影像学检查,出现异常阴道流血或骨痛需及时就诊。心理支持对治疗依从性至关重要,可参加患者互助小组缓解焦虑情绪。
子宫癌临终前几天的症状主要包括意识模糊、呼吸衰竭、全身衰竭、疼痛加剧。
1. 意识模糊患者可能出现嗜睡、定向力障碍或昏迷,与多器官功能衰竭及代谢紊乱有关,需加强护理避免意外伤害。
2. 呼吸衰竭表现为呼吸浅慢、潮式呼吸或喉部痰鸣音,因呼吸肌无力及肺部感染导致,可通过吸氧和体位调整缓解。
3. 全身衰竭出现皮肤湿冷、脉搏微弱、无尿等表现,与循环系统崩溃相关,需维持舒适体位和皮肤清洁。
4. 疼痛加剧癌性疼痛可能达到峰值,需按阶梯使用吗啡、芬太尼等镇痛药物,配合安抚性触摸减轻痛苦。
此阶段应以姑息治疗为主,保持环境安静舒适,家属可通过语言交流、音乐疗法等方式给予心理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