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人回答 | 80次阅读
易栓症患者生完孩子后病情可能缓解,但需根据个体情况评估。易栓症可能与遗传因素、获得性因素等有关,产后需密切监测凝血功能。
部分易栓症患者在妊娠期因激素水平变化导致高凝状态加重,分娩后随着激素水平回落,凝血功能可能逐渐恢复正常。这类患者产后血栓风险会降低,但仍需定期复查凝血指标。产后6周内是血栓形成的高危期,建议穿戴弹力袜、适当活动下肢促进血液循环。
若患者存在抗磷脂抗体综合征、蛋白C缺乏症等遗传性易栓症,产后凝血异常通常不会自行消失,需长期抗凝治疗。这类患者产后需继续使用低分子肝素或华法林等药物,哺乳期用药需选择对婴儿安全的剂型。产后复查需包括抗磷脂抗体、蛋白活性等专项检测。
易栓症产妇产后应保持充足水分摄入,避免长时间卧床不动。饮食上可适量增加深海鱼类、坚果等富含ω-3脂肪酸的食物。出现下肢肿胀、胸痛等症状时,应立即就医排查血栓。建议在血液科和产科共同指导下制定产后随访计划,必要时进行血栓预防性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