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皮肤性病科

出现尿频尿急尿疼那是不是淋病?

| 1人回答 | 61次阅读

问题描述:
出现尿频尿急尿疼那是不是淋病?

全部回答
1条回答

汪晨
汪晨 中日友好医院 主任医师

出现尿频、尿急、尿痛可能是淋病,但也可能由其他泌尿系统感染或疾病引起。淋病是由淋球菌感染引起的性传播疾病,主要表现为尿道分泌物增多、排尿灼痛等症状。需结合实验室检查确诊,常见原因有淋球菌感染、非淋菌性尿道炎、膀胱炎、前列腺炎、尿路结石等。

1、淋球菌感染

淋病由淋球菌通过性接触传播,典型症状为尿道口脓性分泌物、排尿刺痛及尿频尿急。男性可能出现晨起尿道口“糊口”现象,女性可能伴阴道分泌物异常。确诊需通过尿道分泌物涂片镜检或核酸扩增检测。治疗需遵医嘱使用注射用头孢曲松钠、阿奇霉素片、盐酸多西环素片等药物,性伴侣需同步治疗。

2、非淋菌性尿道炎

支原体或衣原体感染可引起类似淋病的症状,但分泌物较稀薄且量少。患者可能伴有会阴部坠胀感,实验室检查可鉴别病原体。治疗常用盐酸米诺环素胶囊、罗红霉素分散片、左氧氟沙星片等药物,需避免性生活至症状完全消失。

3、急性膀胱炎

细菌逆行感染膀胱黏膜会导致尿频尿急伴下腹疼痛,排尿末疼痛加重,尿液可能带血。常见于性生活后或饮水不足时,尿常规检查可见白细胞升高。可遵医嘱服用磷霉素氨丁三醇散、呋喃妥因肠溶片、盐酸左氧氟沙星胶囊,同时需每日饮水2000毫升以上。

4、前列腺炎

男性患者可能出现尿频尿急伴会阴部胀痛,排尿后尿道口滴白,急性发作可能发热。直肠指检可触及肿大压痛的前列腺,前列腺液检查可见白细胞增多。治疗需配合使用前列舒通胶囊、盐酸坦索罗辛缓释胶囊、塞来昔布胶囊,同时避免久坐和酒精刺激。

5、尿路结石

输尿管下段或膀胱结石移动时可刺激尿路,引发突发性尿频尿急及排尿终末剧痛,可能伴血尿。超声或CT可明确结石位置,小于6毫米的结石可通过服用排石颗粒、双氯芬酸钠栓、消旋山莨菪碱片促进排出,同时保持每日尿量2500毫升以上。

出现泌尿系统症状时应及时就诊,采集晨起第一次排尿的中段尿送检,检查前24小时避免性生活。治疗期间禁止饮酒及辛辣饮食,每日清洗外阴并更换内裤,性伴侣需同步筛查。建议完成疗程后复查确保病原体清除,反复发作需排查糖尿病等基础疾病。保持规律作息和适度运动有助于增强泌尿系统免疫力。

其它精选问题

推荐 化疗后皮肤出疹子是件好事吗

化疗后皮肤出疹子并不是一件好事,通常提示可能存在药物反应或其他并发症。化疗后皮肤出疹子可能与药物过敏、免疫系统抑制、皮肤屏障受损、感染风险增加、药物代谢异常等因素有关。化疗药物如紫杉醇、顺铂、卡铂等可能引发皮肤反应,表现为红斑、丘疹、瘙痒等症状。皮疹的出现可能与药物直接刺激皮肤或引发免疫反应有关,同时也可能是由于化疗导致皮肤屏障功能下降,使皮肤更容易受到外界刺激或感染。 1、药物过敏:化疗药物可能引发过敏反应,导致皮肤出现红斑、丘疹或瘙痒。治疗上可遵医嘱使用抗组胺药物如氯雷他定片10mg/次,每日一次或外用糖皮质激素软膏如氢化可的松乳膏1%浓度,每日两次缓解症状。 2、免疫抑制:化疗会抑制免疫系统,增加皮肤感染风险,可能表现为皮疹。建议保持皮肤清洁,避免使用刺激性护肤品,必要时使用抗菌药膏如莫匹罗星软膏2%浓度,每日三次预防感染。 3、皮肤屏障受损:化疗可能导致皮肤干燥、脱屑,屏障功能下降,易引发皮疹。日常护理可使用温和的保湿霜如凡士林每日多次或含有神经酰胺的护肤品,帮助修复皮肤屏障。 4、感染风险:化疗后皮肤易受细菌或真菌感染,可能表现为皮疹。预防措施包括保持皮肤清洁干燥,避免接触感染源,必要时使用抗真菌药物如克霉唑乳膏1%浓度,每日两次。 5、药物代谢异常:部分患者可能因药物代谢异常导致药物在体内积累,引发皮肤反应。建议定期监测肝功能,必要时调整药物剂量或更换治疗方案。 化疗后出现皮疹时,需密切观察皮疹的变化,避免搔抓以防感染。饮食上建议多摄入富含维生素C和E的食物如柑橘类水果、坚果,帮助增强皮肤抵抗力。适当进行轻度运动如散步、瑜伽,促进血液循环,改善皮肤状态。若皮疹持续加重或伴有发热、疼痛等症状,应及时就医,寻求专业治疗。

相关阅读精选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