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人回答 | 50次阅读
近视通常指裸眼视力低于正常标准且验光显示屈光度为负值,临床诊断标准为等效球镜度数≥-0.50D(50度)。近视可分为轻度(-0.50D至-3.00D)、中度(-3.25D至-6.00D)和高度(超过-6.00D)。
近视的诊断需通过医学验光确认。轻度近视可能仅表现为远视力模糊,近距离用眼无明显障碍;中度近视患者远视力下降较明显,可能伴随眯眼、视疲劳等症状;高度近视除视力问题外,还可能伴随眼底病变风险增加。验光过程中需排除假性近视,儿童青少年需使用睫状肌麻痹剂散瞳验光以获得准确结果。近视度数会随生长发育、用眼习惯等因素变化,青少年应每3-6个月复查,成人建议每年检查一次。框架眼镜是最常见的矫正方式,也可选择角膜接触镜或屈光手术,但需经专业评估。
日常应注意用眼卫生,保持30厘米以上的阅读距离,每40分钟近距离用眼后远眺5-10分钟。增加户外活动时间有助于延缓近视进展,建议每日户外活动不少于2小时。饮食上可适量补充富含维生素A、叶黄素的食物如胡萝卜、西蓝花等。高度近视者应避免剧烈运动并定期检查眼底,防止视网膜脱离等并发症。
中渗眼病一般是指中心性渗出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多数患者经规范治疗后症状可控制或缓解,但部分患者可能伴随终身。该病可能与感染、免疫异常、血管病变等因素有关,建议患者及时就医评估病情。
中心性渗出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若早期发现并积极干预,通过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药物(如雷珠单抗注射液、康柏西普眼用注射液)联合光动力治疗,部分患者视网膜渗出可吸收,视力损伤得到改善。定期复查眼底及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有助于监测病灶变化,多数患者病情稳定后无须长期用药。
若患者存在基础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未控制,或病变累及黄斑中心凹导致瘢痕形成,视力损害可能不可逆。少数复发病例需重复进行玻璃体腔注药,甚至联合视网膜激光光凝术。遗传因素或免疫功能持续异常者可能需终身随访。
建议患者避免吸烟、控制血压血糖,每3-6个月复查眼底。出现视物变形、中心暗点加重时需立即就诊。日常可补充富含叶黄素、玉米黄质的深色蔬菜,避免高强度蓝光照射,保持适度有氧运动有助于微循环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