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人回答 | 59次阅读
肝性脑病是由严重肝病引起的以代谢紊乱为基础的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失调综合征,主要表现为意识障碍、行为异常和昏迷。
1、病因机制
肝性脑病主要与肝功能衰竭或门体分流导致的血氨升高有关。当肝脏无法正常代谢氨时,血氨通过血脑屏障影响脑细胞能量代谢,干扰神经递质平衡。肝硬化、急性肝衰竭、门静脉高压等是常见诱因,高蛋白饮食、消化道出血、感染等因素可能加重病情。
2、临床分期
根据症状严重程度分为四期:一期表现为性格改变和轻微认知障碍;二期出现嗜睡和行为异常;三期以昏睡和明显精神错乱为特征;四期则进入昏迷状态。这种分级有助于临床治疗决策和预后评估。
3、诊断方法
诊断需结合肝功能检查、血氨检测和神经心理测试。数字连接试验、血氨水平测定是常用筛查手段,脑电图可显示特征性三相波。需排除其他原因引起的意识障碍,如脑血管意外、代谢性脑病等。
4、治疗原则
治疗包括减少氨的产生和吸收,常用乳果糖口服液降低肠道pH值,利福昔明片抑制产氨菌群。严重病例需进行人工肝支持治疗或肝移植评估。
5、预防管理
患者应限制蛋白质摄入,避免便秘和感染。家属需密切观察患者意识状态变化,定期监测血氨水平。肝硬化患者出现睡眠障碍或性格改变时应及时就医,早期干预可改善预后。
肝性脑病患者需保持规律作息,每日蛋白质摄入控制在每公斤体重0.5-1.2克,以植物蛋白为主。适当补充支链氨基酸粉剂可能有助于改善营养状态。避免使用镇静药物,保持大便通畅,每日进行轻度活动促进代谢。出现嗜睡或定向力障碍时须立即就医,避免发展为深度昏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