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人回答 | 50次阅读
宝宝吸高压氧是否有用需根据具体病情判断,对于缺氧缺血性脑病、一氧化碳中毒等疾病有明确疗效,但对健康婴儿无必要。
高压氧治疗通过增加血氧浓度改善组织缺氧,适用于新生儿窒息、脑损伤等明确存在缺氧的疾病。临床数据显示,在出生后6小时内开始治疗可减少脑损伤后遗症。治疗需在专业医生指导下进行,严格控制在1.5-2个大气压范围内,每次60-90分钟。常见适应症包括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颅内出血恢复期、难治性肺炎伴呼吸衰竭等。治疗过程中需要监测心率、血氧饱和度等指标,避免氧中毒或气压伤等并发症。
对于健康婴儿或非缺氧性疾病,高压氧治疗不仅无效,还可能带来风险。过度吸氧可能损伤视网膜血管,导致早产儿视网膜病变。正常发育的婴幼儿通过自主呼吸即可获得足够氧气,无须额外干预。部分家长为提升智力发育选择预防性高压氧治疗,这种做法缺乏医学依据,反可能影响婴幼儿免疫功能发育。
建议家长在医生明确诊断后再考虑高压氧治疗,治疗期间注意观察宝宝反应,出现哭闹不安、呕吐等症状需立即停止。日常应保持居室通风,避免二手烟暴露,通过抚触、游泳等温和方式促进婴幼儿神经系统发育。
宝宝十几个小时不尿尿可能与水分摄入不足、排尿习惯改变、尿路梗阻、急性肾损伤、先天性泌尿系统畸形等因素有关。建议家长及时观察宝宝精神状态,适当增加喂水量,若持续无尿或伴随发热、呕吐等症状需立即就医。
1、水分摄入不足
母乳或配方奶喂养量减少、环境温度过高导致出汗增多,可能使宝宝体液不足。表现为尿量减少但无其他异常,皮肤弹性正常。家长需按需增加喂养次数,夏季注意补充温水,观察尿量是否恢复。
2、排尿习惯改变
睡眠时间延长或纸尿裤更换不及时可能掩盖排尿行为。部分宝宝在专注玩耍时会主动憋尿。建议家长记录实际排尿次数,检查纸尿裤重量,引导宝宝定时排尿。
3、尿路梗阻
可能与尿道结石、膀胱颈梗阻有关,常伴随排尿哭闹、下腹膨隆。需通过泌尿系统超声确诊,医生可能建议使用坦索罗辛缓释胶囊缓解症状,严重时需留置导尿管。
4、急性肾损伤
严重腹泻、脱水或药物毒性可能导致肾小球滤过率下降,出现少尿伴眼睑浮肿。需急诊检测血肌酐和尿常规,临床常用布美他尼注射液联合葡萄糖注射液静脉输注治疗。
5、泌尿系统畸形
后尿道瓣膜、输尿管狭窄等先天性疾病可导致持续性排尿困难。新生儿期可能出现腹部包块,需通过膀胱造影确诊,必要时行尿道成形术等手术治疗。
家长应记录宝宝24小时出入量,哺乳期母亲保持饮食清淡,避免高盐食物。无尿超过12小时或出现嗜睡、囟门凹陷等脱水体征时,须立即携带近期喂养记录就诊。医生可能根据病情开具呋塞米片、碳酸氢钠片等药物,使用期间需严格遵循医嘱调整剂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