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医

了解一下煅龙骨煅牡蛎

| 1人回答 | 82次阅读

问题描述:
了解一下煅龙骨煅牡蛎

全部回答
1条回答

王强
王强 山东省立医院 副主任医师

煅龙骨和煅牡蛎是两种常见的中药材,煅龙骨为古代哺乳动物骨骼化石的炮制品,煅牡蛎为牡蛎壳经煅制后的产物,两者均具有收敛固涩、安神定志等功效,常用于治疗遗精滑泄、自汗盗汗、心悸失眠等症状。

1、煅龙骨:

煅龙骨性味甘涩平,归心肝肾经,主要含碳酸钙、磷酸钙等成分。其收敛作用较强,适用于肾虚不固引起的遗精、带下、崩漏等症,常与煅牡蛎配伍使用以增强疗效。现代研究表明,煅龙骨可通过调节中枢神经系统改善睡眠障碍,同时对溃疡性皮肤病变有促进愈合作用。使用时应避免与辛辣刺激食物同服,阴虚火旺者慎用。

2、煅牡蛎:

煅牡蛎味咸涩微寒,归肝肾经,主要成分为碳酸钙及多种微量元素。除收敛固涩外,还具有潜阳安神、软坚散结功效,常用于肝阳上亢型头晕目眩、瘰疬痰核等症。其钙质含量高,对骨质疏松有一定辅助改善作用。脾胃虚寒者需配伍温中药物使用,长期服用需监测血钙水平。

3、配伍应用:

两者常配伍组成药对,如《伤寒论》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可协同增强镇惊安神、固摄止汗功效。临床多用于更年期综合征、神经官能症等属心肾不交证候者。配伍时煅牡蛎用量通常为煅龙骨的1.5-2倍,具体需根据证型调整比例。

4、炮制差异:

生龙骨需明煅至酥脆,煅牡蛎则需武火煅至灰白色。炮制后两者钙离子溶出率提高,但煅牡蛎更易消化吸收。现代工艺采用控温煅制法,可保留更多活性成分。劣质产品可见未煅透的硬块或杂质,选购时需注意鉴别。

5、使用注意:

两者均属矿物质类药物,长期服用可能引起胃肠不适或便秘,建议间隔使用。外感发热期间禁用,高血压患者需监测血压变化。入煎剂宜先煎30分钟,丸散剂需过100目筛以减少胃肠道刺激。服药期间应限制浓茶、咖啡等影响钙吸收的饮品。

使用煅龙骨煅牡蛎时应由中医师辨证施治,不可自行配伍用药。日常可搭配山药、莲子等健脾食材缓解涩肠副作用,服药期间观察二便及睡眠变化,若出现口干咽痛等燥热症状应及时调整剂量。建议定期复查肝肾功能,避免与四环素类抗生素同服影响药效。

其它精选问题

推荐 补气血还是排湿气中医角度看先后顺序

补气血与排湿气的先后顺序需根据个体体质和症状判断,通常遵循“先祛湿后补气”的原则。湿气重时,补气血可能加重湿邪,导致身体不适;而湿气去除后,气血补养效果更佳。湿气重表现为乏力、舌苔厚腻、大便黏滞等症状,气血不足则常见面色苍白、头晕、心悸等。中医治疗强调辨证施治,湿气重者优先祛湿,气血虚者则直接补气血。 1、湿气重:湿气重时,体内水湿滞留,影响气血运行,补气血可能加重湿邪。祛湿可通过饮食调理,如食用薏米、赤小豆、茯苓等利湿食材,避免油腻、生冷食物。中医常用方剂如二陈汤、平胃散等,具有健脾化湿的作用。 2、气血虚:气血不足时,身体虚弱,直接补气血有助于恢复元气。饮食上可选用红枣、桂圆、黄芪等补气血食材,避免过度劳累。中医常用方剂如八珍汤、归脾汤等,具有补气养血的效果。 3、湿气与气血并重:若湿气与气血不足并存,需先祛湿再补气血。祛湿可通过艾灸、拔罐等外治法,补气血则结合食疗和中药调理。艾灸常用穴位如足三里、阴陵泉,拔罐则选择背部膀胱经穴位。 4、个体差异:不同体质的人需根据具体情况调整顺序。湿热体质者需先清热利湿,再补气血;寒湿体质者则需温阳化湿,再补气血。湿热体质可选用茵陈蒿汤,寒湿体质可选用附子理中丸。 5、生活调理:无论祛湿还是补气血,均需结合生活调理。保持规律作息,避免熬夜;适度运动,如太极拳、八段锦等,有助于气血运行和湿气排出。饮食上注意清淡,避免辛辣刺激食物。 日常饮食中,可多食用健脾祛湿的食材如山药、莲子、芡实,同时搭配补气血的红枣、枸杞、黑芝麻。运动方面,建议选择温和的有氧运动,如散步、瑜伽,避免剧烈运动加重湿气。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久坐久卧,有助于湿气排出和气血充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