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人回答 | 78次阅读
肝内团块可通过超声、CT或MRI检查初步判断是否为血管瘤,最终确诊需结合增强影像学特征或病理活检。肝血管瘤是肝脏常见的良性肿瘤,多数无症状,可能与先天血管发育异常、雌激素水平升高等因素有关。
超声检查是筛查肝内团块的首选方法,典型血管瘤表现为边界清晰的高回声团块,内部回声均匀。彩色多普勒超声可显示团块内血流信号,但难以鉴别不典型血管瘤与恶性肿瘤。CT平扫时血管瘤呈低密度影,增强扫描呈现特征性“快进慢出”强化模式,即动脉期边缘结节状强化,延迟期逐渐向中心填充。MRI检查中T2加权像呈明显高信号,增强表现与CT类似,对小于1厘米的血管瘤检出率更高。
对于影像学表现不典型的肝内团块,需考虑其他可能性。原发性肝癌增强扫描多表现为“快进快出”强化,常伴有甲胎蛋白升高。肝转移瘤可见多发结节伴“牛眼征”,需结合原发癌病史。局灶性结节增生增强后可见中央瘢痕延迟强化,肝腺瘤多见于长期口服避孕药女性。当影像学无法明确诊断时,可在超声引导下进行穿刺活检,但需谨慎评估出血风险。
确诊肝血管瘤后,直径小于5厘米且无症状者通常无须治疗,建议每6-12个月复查超声监测变化。若血管瘤体积较大或位于肝包膜下可能引起压迫症状,可考虑介入栓塞或手术切除。日常应避免剧烈运动和外伤,育龄女性需谨慎使用雌激素类药物。保持规律作息和均衡饮食,限制酒精摄入以减轻肝脏负担,出现右上腹持续疼痛或包块增大应及时就医复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