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骨科

脊髓空洞症治疗不及时会造成怎样的后果

| 1人回答 | 27次阅读

问题描述:
脊髓空洞症治疗不及时会造成怎样的后果

全部回答
1条回答

刘福强
刘福强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副主任医师
脊髓空洞症对患者自身所造成的危害非常的严重,除了会造成患者感觉或运动障碍之外,还会引起多种并发症,常合并夏科氏关节病就是关节磨损、萎缩和畸形,关节肿大,活动度增加,运动时有摩擦音而无痛觉、脊柱侧弯、弓形足、颅底凹陷、脑积水等。另外,脊髓空洞症病变发展损及锥体束及锥体外束后,下肢逐渐出现痉挛性瘫痪,同时双下肢锥体束征阳性,当一侧颈髓受损后,破坏了下行的交感纤维,较常见的自主神经障碍,有皮肤营养障碍如皮肤角化,汗毛减少,血管舒缓障碍。脊髓空洞症的后期,空洞常累及三叉神经脊束核出现面部洋葱皮样痛温觉缺失,自外侧向鼻唇部发展;累及疑核引起吞咽困难饮水呛咳;累及舌下神经核伸类肌及肌束颤动;累及面神经核出现周围性面瘫;前庭小脑通路受累出现眩晕、眼震和步态稳。

其它精选问题

推荐 术后髋关节脱位怎么办

术后髋关节脱位可通过卧床制动、手法复位、支具固定、药物治疗、手术修复等方式治疗。术后髋关节脱位通常由关节囊松弛、肌肉无力、假体位置异常、外伤撞击、术后康复不当等原因引起。

1、卧床制动

急性期需绝对卧床,避免患肢负重及旋转动作。可使用牵引带临时固定髋关节,减轻关节囊压力。卧床期间建议保持下肢外展中立位,膝关节下方垫软枕,防止关节内收内旋。家长需协助患者完成翻身及日常活动,避免自行移动患肢。

2、手法复位

需由骨科医生在麻醉下进行Allis复位法或Bigelow复位法。复位前需通过X线确认脱位方向,手法操作时持续牵引患肢并施加反向作用力。复位成功后需立即复查影像,确认关节对位关系。儿童患者复位后家长需密切观察下肢血液循环及疼痛变化。

3、支具固定

复位后需佩戴髋关节外展支具6-8周,保持髋关节屈曲15-20度、外展30度。支具可选用带骨盆固定带的髋关节保护器,夜间睡眠时仍需佩戴。固定期间每2周复查X线,家长需每日检查支具松紧度及皮肤受压情况。

4、药物治疗

疼痛明显者可遵医嘱使用洛索洛芬钠片、塞来昔布胶囊等非甾体抗炎药。肌肉痉挛患者可使用盐酸乙哌立松片缓解症状。预防深静脉血栓需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钙注射液,或口服利伐沙班片。所有药物均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5、手术修复

反复脱位或假体位置异常者需行髋关节翻修术,包括关节囊修补、假体重新安放、大转子截骨等术式。术后需严格制动4-6周,配合渐进式康复训练。手术可能与关节周围骨缺损、软组织张力失衡等因素有关,通常表现为活动时弹响、肢体短缩等症状。

康复期应避免盘腿、深蹲等危险动作,3个月内使用助行器辅助行走。每日进行踝泵运动及股四头肌等长收缩训练,6周后逐步增加髋关节外展肌群力量练习。饮食需补充优质蛋白和钙质,如牛奶、鱼肉、豆制品等,促进软组织修复。定期复查髋关节CT评估稳定性,发现异常及时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