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人回答 | 83次阅读
遗传性耳聋可能与父亲或母亲有关,具体遗传方式取决于致病基因类型。主要有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常染色体显性遗传、X连锁遗传、线粒体遗传等因素。
1、常染色体隐性遗传
多数遗传性耳聋属于此类,需父母双方均携带相同致病基因才会发病。若父亲为携带者且母亲也携带相同基因,孩子有25%概率患病。常见致病基因包括GJB2、SLC26A4等,表现为先天性或迟发性听力损失。确诊需通过基因检测,干预手段包括助听器植入或人工耳蜗手术。
2、常染色体显性遗传
父亲或母亲单方携带显性致病基因即可导致子女患病,遗传概率为50%。此类耳聋多表现为进行性听力下降,如MYO7A基因突变导致的Usher综合征。需通过颞骨CT和基因筛查确诊,早期可使用助听器延缓听力退化。
3、X连锁遗传
由母亲携带X染色体上的致病基因传递给儿子,女儿多为携带者。典型如POU3F4基因突变,男性患儿会出现双侧极重度耳聋,可通过脑干诱发电位检查发现。治疗需结合影像学排除内耳畸形后实施人工耳蜗植入。
4、线粒体遗传
仅通过母亲卵细胞线粒体DNA传递,常见MT-RNR1基因突变导致氨基糖苷类抗生素易感性耳聋。此类患者接触链霉素等药物后会突发听力丧失,需终身避免使用耳毒性药物并定期监测听力。
5、多基因遗传
部分耳聋由多个微效基因与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父母可能无临床表现但携带风险基因组合。建议有家族史者孕前进行扩展性携带者筛查,新生儿出生后完成耳声发射和自动听性脑干反应联合筛查。
建议备孕夫妇进行耳聋基因联合筛查,明确携带情况后可选择胚胎植入前遗传学诊断技术。已生育耳聋患儿的家庭应完善全家系基因检测,避免再次生育患儿。日常生活中需注意避免噪声暴露、耳毒性药物等环境诱因,确诊患者应每6个月复查纯音测听评估听力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