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儿科

小儿惊厥如何分类

| 1人回答 | 83次阅读

问题描述:
小儿惊厥如何分类

全部回答
1条回答

周小凤
周小凤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副主任医师

小儿惊厥可分为热性惊厥和无热惊厥两大类,前者多与发热相关,后者常由脑部疾病或代谢异常引起。

1. 热性惊厥

热性惊厥是婴幼儿时期最常见的惊厥类型,多见于6个月至5岁儿童,通常由体温快速升高诱发。典型表现为全身强直-阵挛性抽搐,伴随意识丧失,持续时间多在5分钟内。发病机制与儿童神经系统发育不完善有关,多数为单纯性热性惊厥,具有自限性。临床需与脑膜炎等严重感染鉴别,可通过血常规、脑脊液检查排除。治疗以控制发热为主,可遵医嘱使用对乙酰氨基酚口服混悬液或布洛芬混悬液退热。

2. 无热惊厥

无热惊厥指不伴随发热的抽搐发作,需警惕癫痫、脑损伤等器质性疾病。新生儿期常见病因包括缺氧缺血性脑病、低血糖;婴儿期需排查维生素B6缺乏症、遗传代谢病;幼儿期可能为癫痫综合征或脑炎后遗症。典型症状包括局灶性或全身性抽搐,可能伴随眼球偏斜、呼吸暂停。诊断需结合脑电图、头颅MRI及代谢筛查。急性发作时可遵医嘱使用地西泮注射液或苯巴比妥钠注射液控制症状。

3. 癫痫性惊厥

癫痫性惊厥属于慢性脑功能障碍,具有反复发作特性。常见类型包括婴儿痉挛症、Lennox-Gastaut综合征等,发作形式多样,可表现为点头发作、肌阵挛或失神发作。病因可能与皮质发育畸形、基因突变相关。确诊需视频脑电图监测,长期治疗需遵医嘱服用左乙拉西坦口服溶液或丙戊酸钠缓释片,部分难治性癫痫需考虑生酮饮食疗法。

4. 代谢性惊厥

由电解质紊乱或代谢异常诱发,常见于低钙血症、低镁血症或低钠血症。新生儿期可能因母体糖尿病导致低血糖惊厥,幼儿期可能因维生素D缺乏引发手足搐搦症。发作特点为肢体颤抖、喉痉挛,严重时出现全身强直。需通过血气分析、电解质检测明确病因,急性期可静脉补充葡萄糖酸钙注射液,慢性期需调整饮食结构并补充维生素D3滴剂。

5. 中毒性惊厥

接触有毒物质或药物过量可能导致惊厥发作,常见诱因包括误服樟脑丸、抗组胺药或铅中毒。临床表现为突发意识障碍、瞳孔变化及异常运动,可能伴随呕吐、腹泻等中毒症状。需立即清除毒物,检测血药浓度,必要时使用活性炭混悬液吸附毒素。严重病例需在监护下使用咪达唑仑注射液控制抽搐,同时进行血液净化治疗。

家长发现儿童惊厥发作时应保持镇定,将患儿侧卧防止误吸,记录发作时间和表现特征。避免强行按压肢体或塞入异物,发作持续超过5分钟或反复发作需立即就医。日常需注意预防感染、保证充足睡眠,癫痫患儿应严格遵医嘱服药并定期复查脑电图。建议建立发作日记,记录诱因和发作模式,为医生调整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其它精选问题

推荐 儿童夏季鼻炎严重吗

儿童夏季鼻炎是否严重需结合具体症状判断,多数情况下症状较轻,少数可能因过敏原持续刺激或继发感染导致症状加重。夏季鼻炎通常由花粉、尘螨等过敏原或冷热刺激诱发,表现为鼻塞、流涕、打喷嚏等症状。

夏季气温高、空气干燥或空调使用频繁时,冷热交替易刺激鼻黏膜,引发血管收缩和分泌物增多。儿童鼻腔结构较狭窄,炎症反应更明显,可能出现短暂性鼻塞或清水样鼻涕。这类情况通常通过避免冷风直吹、保持室内湿度、用生理盐水冲洗鼻腔等方式缓解,症状多在1-3天内减轻。尘螨或花粉过敏的儿童接触过敏原后,可能出现持续性打喷嚏、眼痒或鼻黏膜肿胀。脱离过敏环境后症状可自行缓解,必要时可遵医嘱使用氯雷他定糖浆、糠酸莫米松鼻喷雾剂等药物控制过敏反应。

若儿童合并细菌感染可能出现黄脓涕、发热或头痛,提示可能发展为急性鼻窦炎。长期张口呼吸可能导致腺样体肥大,出现睡眠打鼾或注意力下降。此类情况需就医评估,可能需使用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干混悬剂等抗生素,或通过鼻内镜明确是否存在解剖结构异常。极少数合并哮喘的过敏性鼻炎患儿,夏季可能因过敏原诱发喘息发作,需同时控制上下气道炎症。

建议家长夏季定期清洁空调滤网,避免儿童接触毛绒玩具或地毯等尘螨聚集物。外出时可佩戴防护口罩减少花粉吸入,饮食上适当补充维生素C和欧米伽3脂肪酸有助于减轻黏膜炎症。若症状持续超过1周或出现发热、耳痛等表现,应及时到耳鼻喉科或过敏反应科就诊。

相关阅读精选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