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人回答 | 63次阅读
不是所有人都会对芒果过敏,但芒果确实是常见的水果过敏原之一。芒果过敏可能与遗传因素、免疫系统异常、芒果蛋白成分刺激等因素有关,主要表现为口唇肿胀、皮肤瘙痒、皮疹等症状。
多数人对芒果耐受良好,食用后不会出现过敏反应。芒果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胡萝卜素及膳食纤维,适量食用有助于补充营养。部分人群可能在初次接触芒果时无反应,但重复食用后因免疫系统致敏而出现迟发型过敏反应,这类情况多表现为轻微皮肤症状,停止食用后症状可逐渐缓解。
少数人存在芒果特异性免疫球蛋白E介导的速发型过敏反应,这类过敏通常在接触芒果后几分钟至两小时内发作,症状包括口腔刺痛感、喉头水肿甚至过敏性休克。对漆树科植物过敏者更易出现交叉过敏反应,因芒果皮含有与毒葛相似的致敏物质漆酚。既往有严重过敏史或哮喘病史者需格外警惕急性过敏风险。
建议首次食用芒果者先少量尝试,食用后观察24小时。出现口周发红时应立即停止食用并用清水冲洗接触部位。已知对芒果过敏者应避免接触芒果及加工制品,外出就餐需确认食物成分。过敏体质者建议进行过敏原检测,随身携带抗组胺药物如氯雷他定片以备应急。若发生呼吸困难等严重反应须立即就医。
拔瘊子拔出来的肉芽通常是局部组织增生形成的肉芽肿或残留的疣体组织。瘊子即寻常疣,由人乳头瘤病毒感染引起,强行拔除可能导致皮肤损伤后修复性增生。
1. 肉芽肿
皮肤受损后纤维结缔组织过度增生形成肉芽肿,表现为红色柔软颗粒状突起。可能与局部反复刺激、继发细菌感染有关,常伴有轻微疼痛或渗液。可遵医嘱使用红霉素软膏、莫匹罗星软膏预防感染,或通过激光、冷冻治疗去除。
2. 疣体残留
未彻底清除的HPV感染细胞持续增殖形成新疣体,表面粗糙且可能出血。需通过液氮冷冻治疗或二氧化碳激光完全清除,避免用手抠抓。可配合使用咪喹莫特乳膏、鬼臼毒素酊等抗病毒外用药。
3. 瘢痕增生
创伤修复过程中胶原异常沉积形成增生性瘢痕,质地硬且可能瘙痒。与个人瘢痕体质或创面护理不当有关。早期可局部注射曲安奈德注射液,配合硅酮凝胶敷料抑制增生。
4. 表皮囊肿
拔除时表皮细胞植入真皮形成的囊性结构,内含角质物,易继发感染。若出现红肿化脓需手术切除,未感染时可观察。禁用针挑等操作,防止囊肿破裂导致炎症扩散。
5. 血管增生
创面毛细血管代偿性增生形成红色簇状突起,轻微触碰易出血。可能与局部血液循环障碍有关,通常数月内自行消退。持续不愈者可考虑脉冲染料激光治疗。
发现肉芽增生应保持创面清洁干燥,避免摩擦刺激。寻常疣治疗建议选择正规医疗机构,由专业人员采用冷冻、电灼等规范操作。日常注意避免与他人共用毛巾等物品,免疫力低下者需警惕HPV反复感染。若肉芽持续增大、溃烂或伴随明显疼痛,应及时就诊皮肤科排查其他皮肤病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