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育儿 > 新生儿

新生儿黄疸退的顺序

| 1人回答 | 62次阅读

问题描述:
新生儿黄疸退的顺序

全部回答
1条回答

郑志峰
郑志峰 临汾市人民医院 副主任医师
新生儿黄疸消退通常是从上往下、由头部逐渐退至躯干和四肢,黄疸的消退顺序与胆红素在血液中的减少相对应。如果新生儿黄疸持续时间过长或症状加重,需及时就医排查病理性因素。
1、黄疸的原因分析
新生儿黄疸可分为生理性和病理性两种:
1生理性黄疸:这是大多数新生儿都会经历的正常现象,主要由于新生儿肝脏处理胆红素的能力尚未完全成熟,通常在出生后2-3天出现,4-5天达到高峰,7-10天左右开始逐渐消退,早产儿可能需要更长时间。
2病理性黄疸:如果黄疸在出生后24小时内出现或持续时间较长,可能提示病理性原因,如母婴血型不合溶血性黄疸、感染如败血症、胆道闭锁、遗传代谢病等。
2、黄疸的退黄顺序
新生儿黄疸通常按照“头—胸—腹—四肢”的顺序逐步消退,这是因为胆红素在血液中浓度由高到低,越靠近核心区域的肌肤黄疸颜色退得越快。但如果黄疸逐渐扩展到四肢甚至手足,可能提示症状加重。
3、应对黄疸的护理方法
1观察与喂养:对于生理性黄疸,多数只需通过观察与规律喂养即可加快退黄进程。母乳喂养的新生儿建议每2-3小时喂一次,增加排便次数以帮助消除体内胆红素。
2光疗治疗:病理性黄疸或胆红素水平较高时,蓝光照射治疗是一种常见且安全的方式,帮助胆红素更快代谢。
3药物治疗:药物如酶诱导剂可用于特定病因的黄疸,由医生根据检查情况决定是否使用。
4特殊治疗:如果出现极高胆红素水平,可能需要换血治疗、胆汁引流术等,应在新生儿专科医生指导下进行。
4、何时需就医
若黄疸在出生24小时内出现,或持续时间超过2周未明显减退,或出现精神不佳、拒奶、嗜睡、尖叫等表现,应及时带孩子就医,排除病理性原因。
家长需密切观测黄疸退去的状况,并根据医生建议科学护理。如果有异常表现,早期干预尤为重要,帮助孩子尽快恢复健康。

其它精选问题

推荐 未满月新生儿受凉表现

未满月新生儿受凉可能表现为体温异常、哭闹不安、食欲下降、皮肤发绀、呼吸急促等症状。新生儿体温调节功能尚未发育完全,容易受外界环境影响,需及时采取保暖措施,避免引发严重并发症。 1、体温异常:新生儿受凉后可能出现体温过低或过高。体温过低时,皮肤触感冰凉,需立即用温暖的毛巾包裹或使用暖水袋;体温过高时,需适当减少衣物,避免过度包裹,同时监测体温变化。 2、哭闹不安:受凉后新生儿常因不适而频繁哭闹。家长可通过轻轻拍背、安抚或使用摇篮等方式缓解其不适感,同时检查衣物是否过薄或过厚,确保环境温度适宜。 3、食欲下降:受凉可能影响新生儿的消化功能,导致食欲减退。建议少量多次喂养,避免一次性喂食过多,同时注意母乳或配方奶的温度,保持温热状态。 4、皮肤发绀:受凉可能导致新生儿血液循环不良,出现皮肤发绀现象。此时需立即增加保暖措施,如使用暖毯或调整室温,同时观察呼吸是否平稳,必要时就医。 5、呼吸急促:受凉可能引发新生儿呼吸道不适,表现为呼吸急促或鼻塞。家长可使用生理盐水滴鼻液清理鼻腔,保持呼吸道通畅,同时避免让新生儿接触冷空气。 未满月新生儿受凉后需特别注意保暖,避免直接吹风或处于低温环境中。家长应保持室内温度在24-26℃,湿度在50%-60%,并定期监测新生儿体温。饮食方面,母乳喂养是最佳选择,需确保母亲饮食均衡,避免摄入刺激性食物。同时,避免过度包裹新生儿,以免影响其正常活动和发育。若症状持续或加重,应及时就医,避免延误治疗。

相关阅读精选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