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病毒性疱疹咽颊炎可通过抗病毒治疗、对症处理、局部护理、饮食调节和预防感染等方式治疗。该疾病通常由病毒感染引起,常见病原体为柯萨奇病毒和肠道病毒。
1、抗病毒治疗:病毒性疱疹咽颊炎主要由病毒感染引起,抗病毒药物是治疗的核心。常用药物包括阿昔洛韦口服液每次5mg/kg,每日4次、更昔洛韦颗粒每次5mg/kg,每日3次和利巴韦林喷雾剂每日4-6次。这些药物可抑制病毒复制,缩短病程。
2、对症处理:患儿常伴有发热、咽痛等症状,需对症处理。体温超过38.5℃时可使用布洛芬混悬液每次5-10mg/kg,每6-8小时一次或对乙酰氨基酚滴剂每次10-15mg/kg,每4-6小时一次退热。咽痛明显者可含服儿童专用咽喉喷雾剂缓解不适。
3、局部护理:口腔护理对缓解症状至关重要。可用温盐水1茶匙盐溶于200ml温水每日漱口3-4次,或使用儿童专用口腔喷雾剂如含有苯佐卡因成分的喷雾剂局部镇痛。注意保持口腔清洁,预防继发感染。
4、饮食调节:患儿因咽痛常影响进食,需调整饮食结构。建议给予流质或半流质食物,如米汤、蔬菜汤、果泥等。避免过热、过冷、刺激性食物。保证充足的水分摄入,每日饮水量应达到800-1000ml。
5、预防感染:病毒性疱疹咽颊炎具有传染性,需采取预防措施。患儿应居家隔离,避免与其他人密切接触。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手,使用独立餐具。对患儿接触过的物品进行消毒,保持室内空气流通。
日常护理中,家长应密切观察患儿病情变化,监测体温,保证充足的休息。饮食方面,可增加富含维生素C的水果如橙子、猕猴桃,以及富含蛋白质的食物如鸡蛋、牛奶,增强机体抵抗力。适当进行室内活动,避免剧烈运动。若出现持续高热、吞咽困难、脱水等症状,应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