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儿科

小孩又吐又拉怎么办

| 1人回答 | 60次阅读

问题描述:
小孩又吐又拉怎么办

全部回答
1条回答

周小凤
周小凤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副主任医师

小孩又吐又拉可通过调整饮食、补充水分、热敷腹部、使用药物、及时就医等方式治疗。又吐又拉通常由胃肠型感冒、急性胃肠炎、食物中毒、轮状病毒感染、过敏性肠炎等原因引起。

1、调整饮食

小孩又吐又拉时胃肠功能较弱,需暂停固体食物,改为流质或半流质饮食。可少量多次饮用米汤、稀释后的苹果汁或口服补液盐溶液,避免高糖、高脂及乳制品。症状缓解后逐渐过渡到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如白粥、面条,持续1-2天观察耐受情况。家长需注意餐具消毒,避免生冷食物刺激胃肠黏膜。

2、补充水分

呕吐腹泻会导致体内水分和电解质大量流失,需预防脱水。每次呕吐或排便后补充50-100毫升口服补液盐溶液,少量多次喂服。若出现尿量减少、口唇干裂、精神萎靡等脱水表现,可增加补液频率。家长需记录每日出入量,避免一次性大量饮水诱发呕吐。

3、热敷腹部

用40℃左右温热毛巾敷于患儿脐周,每次10-15分钟,每日2-3次。热敷能缓解胃肠痉挛引起的腹痛,促进局部血液循环,但需避开进食后1小时内操作。若患儿出现皮肤发红或抗拒反应应立即停止,此方法仅适用于非感染性胃肠功能紊乱的辅助处理。

4、使用药物

细菌性胃肠炎可遵医嘱使用蒙脱石散、枯草杆菌二联活菌颗粒调节肠道菌群,轮状病毒感染可使用消旋卡多曲颗粒抑制肠道分泌。呕吐严重时按医生建议服用多潘立酮混悬液,但2岁以下幼儿慎用。家长不可自行使用止泻药,尤其禁止服用诺氟沙星胶囊等喹诺酮类抗生素。

5、及时就医

若症状持续超过24小时,或出现高热不退、血便、意识模糊、尿量显著减少等情况,需立即就医。医生可能通过血常规、粪便轮状病毒检测等明确病因,重度脱水患儿需静脉补液治疗。家长就诊时应详细描述呕吐物性状、排便次数及伴随症状,携带近期饮食记录供医生参考。

患儿恢复期应保持环境清洁,家长接触呕吐物后需彻底洗手。饮食过渡阶段可添加婴幼儿专用益生菌粉,避免过早摄入粗纤维蔬菜水果。注意观察精神状态和皮肤弹性,每日测量体温2-3次。2周内避免去人群密集场所,防止交叉感染。若症状反复或体重持续下降,需复查排除乳糖不耐受等继发问题。

其它精选问题

推荐 9个月宝宝干呕是怎么回事

9个月宝宝干呕可能由喂养不当、胃食管反流、上呼吸道感染、食物过敏、胃肠功能紊乱等原因引起,可通过调整喂养方式、少量多餐、保持直立体位、及时就医等方式缓解。建议家长密切观察宝宝状态,若频繁干呕或出现其他异常症状需及时就医。

1、喂养不当

奶瓶喂养时奶嘴孔过大导致流速过快,或辅食添加过早过粗,可能刺激咽部引发干呕。建议家长选择适合月龄的奶嘴,辅食应从细腻糊状逐步过渡,避免喂食时宝宝平躺。若因呛奶导致干呕,需立即将宝宝头低位拍背。

2、胃食管反流

婴儿贲门括约肌发育不完善可能导致胃内容物反流,表现为进食后干呕或吐奶。可能与喂养过量、腹部受压等因素有关,通常伴随哭闹不安。可遵医嘱使用枯草杆菌二联活菌颗粒调节肠道,或蒙脱石散保护黏膜,喂养后保持直立体位20分钟。

3、上呼吸道感染

鼻塞或咽部炎症时,分泌物倒流刺激咽部可引起干呕,多伴有咳嗽、流涕等症状。可遵医嘱使用小儿氨酚黄那敏颗粒缓解症状,生理性海水鼻腔喷雾器清理鼻腔。家长发现宝宝呼吸急促或发热应及时就医。

4、食物过敏

接触牛奶蛋白或新添加辅食中的过敏原时,可能出现干呕伴皮疹或腹泻。建议暂停可疑食物,记录饮食日记。确诊过敏需遵医嘱使用盐酸西替利嗪滴剂抗过敏,严重时更换深度水解配方奶粉。

5、胃肠功能紊乱

肠道菌群失调或受凉可能导致胃肠蠕动异常,表现为间歇性干呕伴腹胀。可尝试腹部顺时针按摩,遵医嘱使用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散调节菌群。避免腹部受凉,哺乳期母亲需注意饮食清淡。

家长需注意保持喂养环境安静,避免在哭闹时喂食。每次进食后竖抱拍嗝,辅食添加遵循由少到多、由稀到稠原则。记录干呕发生时间与饮食关联性,若伴随精神萎靡、体重不增、呕吐物带血或胆汁等危险信号,须立即就医排查肠梗阻等急症。日常可适当补充婴幼儿专用益生菌,但不可自行使用止吐药物。

相关阅读精选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