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感染科 > 艾滋病科

艾滋病的尿常规特点

| 1人回答 | 77次阅读

问题描述:
艾滋病的尿常规特点

全部回答
1条回答

李芸
李芸 临汾市人民医院 主任医师
艾滋病患者的尿常规检查可能出现蛋白尿、血尿、白细胞尿和尿糖等异常表现,这是由于艾滋病毒引起的免疫功能异常、肾脏受损或并发感染所导致的,需结合其他检查进一步确诊。
1、肾小球疾病的标志:
艾滋病患者可能出现蛋白尿或血尿,这与HIV相关性肾病HIVAN密切相关。HIVAN是一种典型的肾小球疾病病变,往往伴有明显的蛋白尿。提示蛋白尿时,可通过进一步检查,如24小时尿蛋白定量,明确严重程度。对于早期发现的患者,可使用抗病毒治疗稳定病情,并配合ACEI抑制剂如贝那普利保护肾功能,也可针对具体病变采用肾穿刺活检明确诊断。
2、并发感染导致的尿路异常:
艾滋病患者免疫力低下,易并发细菌性尿路感染,其尿常规可能表现为白细胞尿或有感染指标。尤其是卡氏肺孢子虫或真菌感染时,尿液中可能检出真菌镜检阳性。感染时治疗需使用针对性的抗生素,如三代头孢如头孢曲松或抗真菌药物如氟康唑,并调整抗病毒药物以同时控制HIV病毒活性。
3、代谢异常引发尿糖:
部分艾滋病患者或长期使用抗病毒药物者,可能因胰岛素抵抗或肾小管受损,表现为尿糖。此时尿糖并不一定伴随着血糖升高,称为肾性糖尿。可通过监测血糖、肾功能等指标综合判断。如果尿糖异常持续,需调整饮食,例如减少高糖食物摄入,必要时联合口服降糖药物如二甲双胍改善代谢状态。
4、艾滋病进展或药物副作用:
某些抗病毒药物,如替诺福韦,也可能导致肾小管毒性,引发尿常规异常。此时需定期复查肾功能,必要时调整用药方案,如替换为对肾脏副作用较小的药物如阿巴卡韦。
尿常规异常在艾滋病患者中较为常见,需结合病史、临床表现和其他检查综合分析,及时就医明确病因并采取对症治疗,是延缓疾病进展、改善预后的关键。

其它精选问题

推荐 艾滋病的危害及传播途径

艾滋病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引起的慢性传染病,主要危害包括免疫系统功能受损、易感染其他疾病以及可能发展为艾滋病期。HIV通过性接触、血液传播和母婴传播三种主要途径传播。性接触传播是最常见的途径,包括无保护措施的阴道性交、肛交和口交。血液传播主要发生在共用注射器、输血或器官移植过程中。母婴传播则可能发生在怀孕、分娩或哺乳期间。预防艾滋病的关键在于采取安全性行为、避免共用注射器以及进行规范的母婴阻断措施。 1、性接触传播:HIV通过性接触传播的风险较高,尤其是在无保护措施的性行为中。病毒可通过精液、阴道分泌物和直肠黏膜进入人体。使用安全套是预防性传播的有效方法。定期进行HIV检测,尤其是对于有多性伴侣或高风险行为的人群,有助于早期发现和治疗。 2、血液传播:HIV通过血液传播的风险在共用注射器、输血或器官移植过程中较高。避免共用注射器、使用一次性医疗器械以及确保血液和器官的安全性筛查是预防血液传播的重要措施。医疗机构应严格执行消毒和无菌操作规范。 3、母婴传播:HIV感染的孕妇可能将病毒传播给胎儿或新生儿。母婴传播的风险可通过规范的母婴阻断措施降低,包括在怀孕期间使用抗病毒药物、选择剖宫产分娩以及避免母乳喂养。早期诊断和及时干预是减少母婴传播的关键。 4、免疫系统受损:HIV感染会导致免疫系统功能逐渐下降,使患者容易感染其他疾病,如结核病、肺炎和某些癌症。定期监测CD4细胞计数和病毒载量,及时启动抗病毒治疗,有助于延缓疾病进展并提高生活质量。 5、发展为艾滋病期:未经治疗的HIV感染可能发展为艾滋病期,此时患者的免疫系统严重受损,出现一系列机会性感染和肿瘤。规范的抗病毒治疗是预防艾滋病期发生的重要手段,患者需坚持服药并定期随访。 艾滋病的预防和治疗需要综合措施,包括安全性行为、避免共用注射器、规范母婴阻断以及早期诊断和抗病毒治疗。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如均衡饮食、适量运动和充足睡眠,有助于增强免疫力。定期进行健康检查,尤其是对于高风险人群,有助于早期发现和治疗HIV感染。

相关阅读精选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