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儿科 > 小儿内科

小儿多动症遗传吗

| 1人回答 | 34次阅读

问题描述:
小儿多动症遗传吗

全部回答
1条回答

马保海
马保海 潍坊市妇幼保健院 副主任医师
小儿多动症可能具有一定的遗传倾向,但并非完全由遗传决定,同时还与环境因素和生理因素密切相关。为了更好地帮助孩子,应结合医疗干预、行为管理和家庭支持等方法进行综合改善。
1、遗传因素:研究显示,小儿多动症具有一定的家族聚集性。这种倾向表明,孩子如果有近亲例如父母或兄弟姐妹患有多动症,其发病风险可能更高。遗传因素可能通过影响某些基因的功能,例如影响大脑中多巴胺和去甲肾上腺素的传递,导致孩子在注意力和行为控制方面出现问题。然而,单纯的遗传并不足以完全解释此疾病的发生。
2、环境因素:多动症的原因还包括一些外部环境影响,如母亲在怀孕期间吸烟、饮酒、不健康饮食,暴露于有毒物质,以及早产或出生时体重过轻等。这些因素可能会干扰孩子大脑的正常发育,增加患病风险。不良的家庭教育方式如长期的家庭冲突或育儿压力也可能成为诱因。
3、生理因素:个体大脑功能和结构的异常也是多动症的关键原因之一。例如,大脑中某些区域如前额叶皮层功能较弱可能导致孩子注意力难以集中,行为冲动等问题。同时,神经递质如多巴胺分泌不足也与疾病密切相关。
针对该问题的解决方法:
1、药物治疗:有些孩子可能需要在医生建议下服用药物,比如中枢神经兴奋剂如哌甲酯,或非兴奋剂药物如阿托莫西汀,以帮助改善注意力不足和冲动问题。
2、行为干预:家长与专业医生或心理咨询师可合作开展行为管理策略,例如采用正面强化法奖励孩子符合规则的行为,同时制定明确的行为规范来帮助孩子改善专注力和控制力。
3、家庭支持与教育:在家庭中,应多关注孩子的情感需求,避免过度责罚或批评,为孩子创造一个稳定、关爱的成长环境。家长可以学习相关育儿技能,更好地理解并支持孩子。
4、学校配合:与学校沟通,确保教师了解孩子的状况,并在学习中给予其适当的关注和辅助,如安排个别辅导、提供更多有结构性的学习时间等。
多动症的形成是遗传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通过科学的诊断和量身定制的干预方法,绝大多数孩子可以逐步改善行为和专注力,从而更好地融入学习和生活。

其它精选问题

推荐 孩子有多动症该怎么办

孩子多动症可通过行为干预、药物治疗、心理辅导、家庭支持、学校配合等方式治疗。多动症通常由遗传因素、神经发育异常、环境刺激、脑部损伤、心理社会因素等原因引起。 1、行为干预:通过行为训练帮助孩子改善注意力不集中和冲动行为,例如制定明确的规则和奖励机制,逐步培养孩子的自控能力。家长和老师需保持一致的教育方式,避免过度批评和惩罚。 2、药物治疗:多动症常用药物包括哌甲酯如专注达,剂量5-10mg/次、托莫西汀如择思达,剂量10-20mg/次和安非他酮如威布斯特,剂量25-50mg/次。药物治疗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定期评估疗效和副作用。 3、心理辅导:通过认知行为疗法帮助孩子理解和管理自己的情绪和行为,增强自信心。心理辅导师可与孩子建立信任关系,提供个性化的心理支持,帮助孩子应对日常生活中的挑战。 4、家庭支持:家长需学习多动症相关知识,调整教育方式,为孩子创造稳定的家庭环境。家庭成员之间应保持良好的沟通,避免因孩子的问题产生矛盾,共同为孩子提供情感支持。 5、学校配合:学校需为多动症孩子提供个性化的教育支持,例如调整课堂安排、提供额外辅导、允许适当的活动时间。老师应与家长保持密切联系,及时反馈孩子的表现,共同制定教育计划。 日常饮食中,建议孩子多摄入富含Omega-3脂肪酸的食物,如深海鱼、亚麻籽油等,有助于改善脑部功能。运动方面,规律的有氧运动如游泳、跑步等,可帮助孩子释放多余精力,提高专注力。家庭和学校应共同为孩子创造一个支持性的环境,帮助其更好地适应日常生活。

相关阅读精选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