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内科 > 普通内科

3岁宝宝发烧到39.8度怎么办

| 1人回答 | 71次阅读

问题描述:
3岁宝宝发烧到39.8度怎么办

全部回答
1条回答

王志新
王志新 中日友好医院 主任医师

3岁宝宝发烧到39.8度需立即采取退热措施并就医。高热可能由病毒感染、细菌感染、疫苗接种反应、中暑或免疫系统异常引起,可通过物理降温、药物退热、补液支持、病因治疗及观察并发症等方式处理。

1、物理降温:

体温超过38.5度时应优先物理降温。用温水(32-34℃)擦拭颈部、腋窝、腹股沟等大血管流经部位,避免使用酒精或冰水。保持室温25℃左右,减少衣物包裹,同时监测体温变化,每30分钟复测一次。若宝宝出现寒战需暂停擦拭。

2、药物退热:

对乙酰氨基酚或布洛芬是儿童常用退热药,需按体重计算剂量。对乙酰氨基酚间隔4-6小时可重复使用,24小时内不超过4次;布洛芬间隔6-8小时给药。两种药物不可交替使用,用药后需观察出汗情况及精神状态变化。

3、补液支持:

高热易导致脱水,应少量多次补充口服补液盐或温水。观察尿量(每日不少于6次)、口腔黏膜湿润度及前囟凹陷情况。拒绝饮水时可尝试果汁稀释液或冻奶块,出现持续8小时无尿、哭时无泪等脱水表现需静脉补液。

4、病因治疗:

细菌性感染需使用阿莫西林等抗生素,病毒感染则以对症为主。若伴随咽痛、耳痛、皮疹等症状,可能提示链球菌性咽炎、中耳炎或幼儿急疹等疾病。血常规、C反应蛋白等检查可辅助判断感染类型。

5、并发症观察:

警惕高热惊厥,表现为四肢抽搐、意识丧失,发作时应侧卧防窒息。持续发热超过72小时、精神萎靡、出现瘀斑或呼吸急促可能提示脓毒症、脑膜炎等严重情况,需急诊处理。

发热期间保持清淡饮食,可给予米粥、面条等易消化食物,避免高糖饮料。体温正常后24小时内不宜剧烈活动,每日睡眠时间需保证10小时以上。恢复期出现食欲下降属正常现象,可补充锌制剂促进恢复。建议记录发热曲线图供医生参考,疫苗接种后发热通常不超过48小时,若持续不退需排除其他感染因素。家中应备有电子体温计和退热药,避免使用水银体温计以防破碎中毒。

其它精选问题

推荐 宝宝拉绿色的稀便是怎么回事

宝宝拉绿色的稀便可能与饮食因素、肠道菌群失调、乳糖不耐受、胃肠炎、胆道疾病等原因有关,可通过调整饮食、补充益生菌、更换奶粉、药物治疗、就医检查等方式处理。

1、饮食因素

宝宝进食过多含绿色色素的食物如菠菜泥或强化铁配方奶,可能导致粪便颜色变绿。母乳喂养时母亲食用大量绿色蔬菜也可能影响。稀便可能与摄入过多果汁或高糖食物有关。这种情况无须特殊处理,减少相关食物摄入后1-2天可恢复正常。家长需记录饮食变化并观察排便频率。

2、肠道菌群失调

抗生素使用或病毒感染可能破坏肠道正常菌群平衡,导致胆绿素未被充分还原而排出绿色便。常伴随大便次数增多、轻微腹胀。可遵医嘱使用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散、枯草杆菌二联活菌颗粒等益生菌制剂。母乳喂养有助于菌群恢复,家长需注意奶瓶消毒与手部清洁。

3、乳糖不耐受

继发性乳糖酶缺乏时,未消化的乳糖在肠道发酵会产生酸性绿色稀便,伴有泡沫和酸臭味。可暂时改用无乳糖配方奶粉,或遵医嘱使用乳糖酶滴剂。原发性乳糖不耐受需长期饮食调整,家长需监测体重增长曲线,避免营养不良。

4、胃肠炎

轮状病毒或细菌感染引起的胃肠炎会导致绿色水样便,每日可达10次以上,可能伴有发热、呕吐。需检测便常规判断病原体,轻症可口服补液盐预防脱水,中重度需静脉补液。蒙脱石散可保护肠黏膜,消旋卡多曲颗粒能减少肠道分泌。家长需警惕脱水体征如尿量减少、囟门凹陷。

5、胆道疾病

胆道闭锁或胆汁淤积时,胆绿素代谢异常会使粪便呈灰白或淡绿色,常伴黄疸、陶土色大便。需进行肝胆B超和血胆红素检查。部分病例需行葛西手术或肝移植。家长发现异常肤色或尿液颜色加深时应立即就医,新生儿筛查可早期发现遗传代谢病。

建议家长记录宝宝排便次数、性状变化及伴随症状,母乳喂养母亲需注意饮食均衡。持续2天以上绿色稀便或出现血丝、黏液需就医。护理时注意臀部清洁,每次便后用温水冲洗并涂抹氧化锌软膏预防尿布疹。6月龄以上宝宝可适量补充苹果泥、胡萝卜泥等富含果胶的辅食帮助大便成形。

相关阅读精选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