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禾医生官网

头条资讯

查疾病 找医生 找医院

2019年上半年10家医疗健康企业赴港IPO,疫苗股领跑股价

王环宇 健康陪伴者 发布时间:2019-07-11 08:01 7429次浏览
关键词:

同为CRO的维亚生物,是一家新药发现技术机构,具有多项全球领先的技术,已为全球十大制药公司中的九家提供药物发现服务,业务还遍及全球数百家生物科技公司、研究院所。

提供技术服务的同时,维亚生物还向具有发展潜力的生物科技初创公司进行战略投资,将传统的现金换服务模式(CFS)与独有的股权换服务模式(EFS)结合起来。按EFS模式,维亚生物向客户提供药物发现、孵化服务以换取客户的股权或经济利益,并享受其知识产权价值的上升潜力;同时,用CFS模式保持企业有稳定的现金流。

目前,集团旗下拥有成都西囡妇科医院、深圳中山泌尿外科医院、美国RSA中心及PGS实验室NexGenomics等多家机构,大多为收购而来。

奥园健康是一家物业管理及商业运营服务商,2016年-2018年营收分别为2.65亿、4.36亿、6.19亿。其招股说明书显示,涉及医疗产业的业务暂未产生收益,主要收益仍来自物业管理、商业运营这样的优势板块。奥园健康正在探索的业务包括美容培训、中医服务、养老服务。

此外,中智全球是一家医护行业资格认证平台服务商,2016年-2018年营收分别为2.14亿、2.05亿、2.34亿,其主要业务在美国,收益大多来自会员就供应商资格认证解决方案支付的年费。嘉涛(香港)控股是香港历史悠久的安老院舍运营商,建立了Kato嘉涛、Fai TO辉涛等知名品牌安老院,2016年-2018年分别实现营收1.19亿、1.33亿、1.25亿。

第三梯队:尚未盈利企业

去年4月30日,香港联合交易所新修订的《上市规则》生效,允许未盈利生物科技企业上市。新规促使一大批尚未盈利的生物科技公司赴港IPO,以获得充足的资金,支持药物的研发和商业化。今年在香港上市的几家未盈利生物科技企业包括康希诺生物、基石药业和迈博药业,其情况如下:

康希诺生物致力于研发、生产和商业化高质量、创新及经济实惠的疫苗,目前,正在为12个疾病领域研发15种疫苗。康希诺除了预防脑膜炎球菌感染及埃博拉病毒病的3种产品临近商业化之外,还有6种疫苗处于临床试验阶段或临床试验申请阶段,另外6种为临床前在研疫苗。

康希诺生物产品管线,来源:企业官网

基石药业是一家生物制药公司,专注于开发及商业化创新肿瘤免疫治疗及分子靶向药物。2016年-2018年,基石药业分别亏损2.53亿、3.43亿、17.93亿,未来几年仍会产生重大开支及经营亏损,绝大部分仍是研发所致。

目前,基石药业已建立一条包括15种肿瘤候选药物组成的肿瘤药物管线,其中5款后期候选药物正处于或接近关键性试验阶段。

基石药业产品管线,来源:基石药业官网

迈博药业专注于癌症和自身免疫性疾病新药及生物类似药的研发生产,候选药物管线包括9个单克隆抗体药物,其中3个为处于Ⅲ期临床试验的核心产品。2016年-2018年,迈博药业分别亏损0.35亿、0.48亿、1.50亿。

以上三家企业除了均未盈利之外,还存在以下三个共性:

三家企业的成立时间稍短,都还没有成功上市新药。Nature reviews Drug discovery曾发表文章,统计了药品研发周期,数据显示:药物从临床前靶点筛选到最终上市,平均至少要13.5年(不包括靶点确认阶段),临床前开发所需时间为5.5年,临床平均开发时间为8年。Journal of Health Economics杂志发表的研究文章也指出,药物研发时平均长约10年,研发平均成本大约28.7亿美元。

尽管不同研究报告在统计药物研发周期和成本时,因药品针对的疾病领域不同,得到的结果也不尽相同,但共同点都是时间周期长,需要花费巨额资金,疫苗研发同样是一个较长的过程。

三家企业都拥有各自领域内的空白产品,未来市场成长空间较大。

例如,迈博药业的CMAB007为一家中国本土公司在中国开发的唯一一种已达到Ⅲ期临床试验的单抗哮喘疗法;康希诺的Ad5-EBOV是中国第一种获批准的埃博拉病毒疫苗,并获批准作应急使用及国家储备;免疫检查点蛋白的抗体抑制剂使用已成为成功的癌症治疗方法,近期的趋势为使用肿瘤免疫治疗骨干产品:PD-1、PD-L1及CTLA-4抗体的联合疗法,而基石药业是中国唯一一家三种肿瘤免疫治疗骨干抗体均已进入临床阶段的公司。

三家企业研发能力突出,后续管线数量多,也能为今后的成长空间加码。

从三家企业的市值情况还可以看出:基石药业的市值是另两家的一倍多,除药物本身所在的肿瘤领域有较大的市值空间之外,多款药物已经进入临床后期。国内首个全人源、自然全长的PD-L1单抗CS1001在2018年11月启动Ⅲ期临床,另一款用于治疗具有1DH1基因突变的复发性或难治性急性髓性白血病的Ivosidenib,在2018年7月获得了美国FDA的上市批准。

政策与行业双重驱动 疫苗股涨势最高

各企业港股市值,数据来源:香港交易所,截至7月2日收盘

各企业发行价与现价对比,数据来源:香港交易所,截至7月2日收盘

从各公司股价与市值来看,翰森制药涨势可观。

作为营收和利润均保持稳步增长的成熟期药企,翰森制药的营收和盈利情况远远领先同期上市的其他企业,获得投资者的认可,市值突破千亿。

2016年3月,国务院办公厅颁布《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开展仿制药质量和疗效一致性评价的意见》,文件出台后,通过一致性评价的仿制药享有若干优势,包括在集中招标程序中享受优待。翰森制药三种主要产品欧兰宁、昕维及孚来迪分别是首个在中国通过一致性评价的奥氮平、甲磺酸伊马替尼及瑞格列奈片仿制药,在集中招标程序中取得一定优势。

去年4+7带量采购预中选名单中,翰森制药就有两种药品入选,按官方公布的采购量和中标价,相当于一次性获得高达2.29亿的订单。此外,翰森制药还将根据分级诊疗制度以及政府对小型医院日益增加的优惠政策,增加在县级及社区医院的覆盖,以扩大销售网络,促进新产品的销售增长。

作为十家企业中唯一的疫苗研发生产企业,康希诺生物股价涨幅最高,香港交易所数据显示,其股价最高点达45.75港元。中国是全球最大的人用疫苗生产国,根据中检院数据披露,每年疫苗批签发量在7-10亿人次之间,全球排名第一。2018年疫苗批签发量同比下降明显,这主要与长生生物事件导致长生生物停产,部分疫苗批签发放缓有关。预计随着行业事件影响的消退,国内疫苗批签发量有望逐步恢复至正常水平。

此外,今年6月29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疫苗管理法》出台,并将于12 月 1 日起施行。这是国内首部疫苗管理法,充分体现了国家提升疫苗行业准入标准、优化行业竞争格局、肃清行业乱象、提升行业集中度、促进产业并购及龙头发展、鼓励创新研发的核心思想,行业确定性增强。

因此,投资者对疫苗企业的信心也大幅提升。

综上所述,成熟期企业赴港IPO收效喜人,资金与影响力双丰收;未盈利生物科技公司能募集更多资金,以支持进一步研发和商业化,每家企业各取所需。

近年来,中资股、内资在香港市场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大。企业选择到哪个市场,会受到上市规则、市场估值、IPO排队时间等因素的影响。而科创板即将开闸,也吸引了不少企业将IPO目标转移至内地。

接下来,欲IPO的医疗健康企业,尤其是未盈利生物科技企业,又有多少会踏上香港上市之路?登陆科创板的医疗健康领域的企业是否会超过联交所,2019年下半年让我们拭目以待。

相关推荐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