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禾医生官网

头条资讯

查疾病 找医生 找医院

给公立医院发展套上笼头

健康领路人 发布时间:2015-07-16 19:30 110次浏览
关键词:

三明医改是一场逼出来的改革。改革前,该市公立医院逐利劲头很猛,医药总费用年均增长

20%

左右,远远高出

GDP

的增速。群众看病越来越贵,医保基金入不敷出。

2011

年,三明市城镇职工医保实际超支

2

亿多元,占当年市级财政收入的

14.42%

,财政无力兜底,基金欠付全市

22

家公立医院医药费

1748.64

万元。

作为三明医改的操盘手,三明市委常委、医改领导小组组长詹积富认为,如果不能为公立医院逐利的冲动踩刹车,无论财政怎样加大投入,最终也会被逐利的黑洞吞噬。但单纯寄希望于药品集中招采、零差率销售,确实难以

毕其役于一功

国家卫生计生委卫生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应亚珍认为,从挤压药品流通领域的水分入手,精心设计并打出一套环环相扣的组合拳,解决深层次问题,是三明医改最值得称道之处。不仅打掉了药价虚高,扫除了既得利益驱动形成的改革障碍,更为规范医生处方行为、减少

药害

、调整医疗服务价格、重构医院补偿机制和医务人员收入分配机制做好了铺垫。

牵住牛鼻子

给院长戴上

紧箍咒

三明成立了市政府直属的医疗保障基金管理中心,暂由财政部门代管,作为经办机构统管

三保

业务。

2014

6

1

日起,医保中心开始负责全市所有定点医疗机构的药品采购和费用结算,医院只管

点菜

,不管

买单

,从而把医疗机构与药品、耗材供应商之间的资金往来彻底切断。

药品集中招采、零差率销售只是阻断逐利的第一步。让院长成为公立医院回归公益性的掌舵人,成为政府监管医院最合适的代理人,是三明医改组合拳中的重要一招。三明将院长任免权放在市医改领导小组,院长工资不再由医院发放,而是全部从同级财政部门的口袋里掏。

已经做了

13

年院长的将乐县人民医院院长廖冬平,在三明市公立医院院长中资历最老,他对改革前后院长角色的转换体会很深。廖冬平告诉记者,前

10

年,自己的主要压力是经济收益;变身成为

为公

的院长后,自己不再整天想着如何提高医院收入,而是把精力全部放在了监管医院上。

三明公立医院院长年薪制考核办法包括

6

大类

40

项指标,涉及服务评价、办院方向、

平安医院

建设、内部管理、持续发展和遵纪守法

6

个大方面。其中,和

办院方向

相关的指标共有

17

项,占总分的

53%

,囊括与费用控制、合理用药、合理检查等相关的考核指标,实现了政府对医院收入总量和结构的有力把控。采访中,不少院长都说,这一整套精心设计的考核办法,让院长不得不对医改目标、方向、政策、措施细心研究,最后都成了医改专家。

尤溪县医院院长杨孝灯说,医院总收入增长率是院长考核办法

2014

年新增的一项指标,将增长率控制在

8%

以内的院长可以拿到该项满分;一旦超过

15%

,则取消院长当年绩效年薪,只发放档案工资。

2014

年上半年结束后,杨孝灯发现医院的收入增长率竟达到了

21%

,下半年他紧急采取各种控费措施,成功把全年增长率拉回到

5.8%

35

万元、

30

万元、

25

万元、

20

万元,这是三明市财政部门依照三甲、三乙、二甲、二乙的医院等级为院长设定的

4

档年薪基数。得到

“70

视为及格,即可拿到基数年薪,得分越多年薪越高,连续两年不及格的院长将被解聘。

2014

年,杨孝灯在考核中得到

75.77

分,拿到

26.44

万元的年薪,在三明

17

家县级医院中是最高的。同期,三明市

22

家公立医院院长平均年薪为

25.55

万元,比改革前的

2011

年增长了

148%

一竿插到底

买断

医生的处方权

要为公立医院逐利行为踩刹车,还必须管住医生开处方的笔,让医生心甘情愿地告别大处方、滥检查。(下转第

3

版)(上接第

1

版)

与院长年薪制有所不同,三明市为医生、技师、临床药师设定了年薪上限,初级职称

10

万元、中级职称

15

万元、副高职称

20

万元、正高职称

25

万元。但每个人最终能拿到多少钱,取决于单位可用于分配的

蛋糕

大小。所以,想够到年薪上限不能单凭一己之力,还要靠全院职工齐心协力把

蛋糕

做大。

根据规定,医院核定工资

蛋糕

的大小,取决于当年医务性收入和院长考核分值。其中,医务性收入是指纯粹体现医护人员劳务量的医疗收入,不含药品、耗材、检查、化验收入,消解了医护人员开大处方、多做检查的动力。

将院长考核分值作为决定

蛋糕

大小的另一个关键指标,就是使医务人员和院长成为齐心合力控费的利益共同体。

杨孝灯说,

我要做的就是把政府考核我的那些指标一一分解下去,让它们成为所有员工的努力方向。换句话说,就是要用年薪制

买断

医务人员的处方权。

至此,三明市政府部门、院长、医务人员拧成了一股绳。

一堵

+

一疏

腾笼换鸟

捋好改革顺序

对药品流通领域和过度医疗行为砍下

两刀

后,不仅给老百姓省了钱,更给医保省了钱,从而为医疗服务价格调整腾挪了空间。詹积富说,

两刀

过后,三明市把挤出水分的

80%

左右用于调整服务价格,其余部分则让利给患者和医保基金。

医疗服务价格过低是困扰整个行业的老问题,也是破除以药补医机制绕不开的一环。国家卫生计生委体改司相关负责人认为,不失时机地抓住了医疗服务价格调整的窗口期,是三明市医改的又一高明之处。

这位负责人表示,取消药品加成、挤出药品耗材价格水分、规范医疗行为等多项举措的陆续推进,意味着医疗服务价格调整的时机已经到来。对于通过上述措施节省下来的医疗费用,三明既没有直接反馈给医院,也没有通过政府投入或医保扩面的形式转移给医院,而是通过提高手术费、护理费、挂号费等劳务价格,让医院通过提供技术服务获得补偿,进而改变医院的收入结构,实现

腾笼换鸟

式的运行机制转变。

据詹积富介绍,改革前的

2011

年,三明市

22

家医院毛收入为

16.9

亿元,而医务性收入连同药品加成收入只有

6.7

亿元。到

2014

年,

22

家医院毛收入为

22.3

亿元,比改革前只增长了

5.4

亿元,但医务性收入却达到

14.0

亿元,净增加

7.3

亿元。通过改革,该市医疗机构医务性收入占比从

39%

提高到

63%

。医院的实际利润增加了,更重要的是这种增加不再以抬高就医费用为代价。

有医务性收入作保障,医务人员的阳光收入得以大幅提高。杨孝灯说,

2014

年,该院实发工资总额

4150

万元,医务人员平均收入

7.37

万元,较

2011

年分别增长

102.44%

66.37%

;医生平均收入

11.52

万元,最高年薪

21.24

万元。杜绝灰色收入、为合法收入敞开大门,通过

一堵一疏

扭转了激励机制,医改同盟军在不断扩大。

相关推荐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