粥类再次成为讨论焦点!医生叮嘱:喝粥时,千万要多注意这几点

最近朋友圈又被一碗白粥刷屏了!看似平平无奇的粥品,突然成了养生达人们的新宠。不过你知道吗?喝粥这件事,还真不是简单地把米和水煮开就完事。喝对了是养生,喝错了可能适得其反。
一、选米有讲究
1、糙米比精米更适合
保留更多膳食纤维和B族维生素,升糖指数也更平稳。煮前浸泡2小时,口感会更绵软。
2、搭配杂粮更健康
小米、燕麦、藜麦都是好搭档。建议杂粮比例不超过30%,否则容易消化不良。
3、慎用调味料
少放盐和糖,可以用菌菇、干贝来提鲜。高血压人群尤其要注意控制钠含量。
二、煮法决定营养
1、别煮得太烂
米粒刚开花的状态最好,过度熬煮会破坏营养成分。电饭煲的"粥/羹"功能比明火更易掌控。
2、注意水量控制
米水比例1:8到1:10最合适。太稀营养不足,太稠影响消化。
3、正确使用配料
肉类要先焯水去浮沫,蔬菜最后5分钟下锅。海鲜类要确保完全煮熟。
三、喝粥时间要选对
1、早餐最佳
经过一夜消化,早晨喝粥最易吸收。搭配鸡蛋或豆制品,营养更均衡。
2、晚餐要谨慎
晚上代谢减慢,喝粥可能加重胃酸。建议在睡前3小时完成进食。
3、生病期间要调整
感冒发烧时可以喝,但腹泻期间要暂停。糖尿病患者要控制摄入量。
四、四类人要特别注意
1、胃食管反流患者
粥品可能加重反酸症状,建议改吃干性食物。
2、肾功能不全者
要控制粥里的钾、磷含量,避免高汤底。
3、术后恢复期
不能只喝粥,要保证足够的蛋白质摄入。
4、生长发育期儿童
需要更多优质蛋白,粥品不能作为主食。
看似简单的粥,原来藏着这么多学问!记住这些要点,让每一碗粥都喝出健康。下次煮粥时,不妨试试加入不同的杂粮组合,既能变换口味,又能获取更丰富的营养。养生从来不是跟风,而是找到最适合自己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