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尿毒症患者感冒可通过生活干预、药物治疗、透析调整、中医调理、预防感染等方式治疗。感冒通常由病毒感染、免疫力低下、环境因素、接触传染源、基础疾病加重等原因引起。
1、生活干预
尿毒症患者感冒期间需保证充足休息,每日饮水量控制在医生建议范围内,避免加重水肿。饮食选择低盐、优质蛋白的流质或半流质食物,如米粥、蒸蛋羹,减少肾脏负担。保持室内空气流通,湿度维持在适宜水平,有助于缓解鼻塞症状。
2、药物治疗
需严格遵医嘱使用对肾功能影响较小的感冒药物,如板蓝根颗粒、连花清瘟胶囊等中成药。禁止自行服用含解热镇痛成分的复方感冒药,避免使用布洛芬缓释胶囊等非甾体抗炎药。若合并细菌感染,可选用头孢克肟分散片等肾毒性较低的抗生素。
3、透析调整
感冒可能导致体内代谢紊乱,需加强透析期间电解质监测。血液透析患者应提前告知医护人员感冒症状,必要时调整超滤量和透析液浓度。腹膜透析患者需特别注意操作规范,预防腹膜炎发生。
4、中医调理
在中医师指导下可选用黄芪颗粒等扶正祛邪类药物,改善免疫功能。艾灸足三里、大椎等穴位有助于缓解症状。禁止自行服用含钾高的中药汤剂,如茯苓、泽泻等利尿药材需谨慎使用。
5、预防感染
流感季节前接种灭活疫苗,避免接触呼吸道感染患者。每日监测体温和尿量变化,出现持续高热或呼吸困难需立即就医。透析前后严格执行手卫生,家属患感冒时应佩戴口罩护理。
尿毒症患者感冒期间需严格控制水分和钾、磷摄入,避免食用香蕉、橙子等高钾水果。保持规律透析频率,每日测量体重波动不超过干体重的5%。适当进行床边伸展运动促进血液循环,但避免剧烈活动加重心肺负担。若咳嗽持续超过1周或痰中带血,应及时至肾内科和呼吸科联合就诊。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尿毒症患者想喝酒可能与心理依赖、代谢紊乱、神经损伤等因素有关。尿毒症是慢性肾衰竭的终末期,患者需严格限制饮食,但部分患者仍存在饮酒欲望。
1、心理依赖
长期饮酒者可能形成酒精依赖,即使进入尿毒症阶段仍难以戒断。酒精会刺激多巴胺分泌,产生短暂愉悦感,患者可能通过饮酒缓解疾病带来的焦虑或抑郁情绪。建议家属加强陪伴,必要时寻求心理医生帮助,避免因情绪问题加重饮酒行为。
2、代谢紊乱
尿毒症患者体内尿素等毒素蓄积,可能影响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导致味觉异常或判断力下降。部分患者会出现异常食欲,包括对酒精的渴求。这种情况需通过规律透析改善代谢状态,同时严格控制水分和电解质摄入。
3、神经损伤
尿毒症性脑病可能导致中枢神经抑制功能受损,患者对酒精的抑制能力下降。表现为冲动控制障碍,明知饮酒有害仍难以自控。需通过血液灌流等治疗清除中大分子毒素,改善神经功能,必要时使用镇静类药物控制冲动行为。
4、社交习惯
部分患者病前有长期饮酒社交习惯,患病后因社交圈未改变而持续接触酒精环境。家属应帮助患者建立新的社交方式,如参加病友互助活动,用无酒精饮品替代酒类,逐步改变饮酒习惯。
5、错误认知
少数患者误认为少量饮酒可促进血液循环或改善食欲。实际上酒精会加重肾脏负担,干扰药物代谢,增加心血管并发症风险。医护人员需反复强调饮酒危害,提供科学的营养指导方案。
尿毒症患者应绝对禁酒,酒精会加速肾功能恶化并干扰透析效果。家属需协助患者建立健康饮食习惯,选择低蛋白、低磷、低钾食物,保证充足热量摄入。若出现饮酒冲动,应及时与主治医生沟通,必要时转介至心理科或成瘾医学科进行专业干预。日常可适当进行散步等低强度运动,但需严格控制水分摄入与运动时长。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尿毒症患者身上容易淤青可能与凝血功能障碍、血小板减少、血管脆性增加、药物副作用、营养不良等因素有关。尿毒症是慢性肾衰竭的终末期,肾脏功能严重受损会导致多种生理紊乱,进而引发皮肤淤青等症状。
1、凝血功能障碍
尿毒症患者肾脏排泄功能下降,体内毒素蓄积可能干扰凝血因子合成或功能,导致凝血时间延长。患者可能出现皮下出血后难以止血的情况,表现为皮肤淤青。需通过规律透析清除毒素,必要时输注凝血因子改善症状。
2、血小板减少
肾功能衰竭可能抑制骨髓造血功能,导致血小板生成减少。同时尿毒症毒素会加速血小板破坏,使血小板计数降低。患者可表现为皮肤黏膜出血点或淤斑。治疗需纠正贫血,使用重组人促红素注射液改善造血功能。
3、血管脆性增加
尿毒症患者常伴有钙磷代谢紊乱,血管钙化会使血管壁弹性下降。同时维生素K依赖性凝血因子合成不足,血管内皮功能受损,轻微碰撞即可导致毛细血管破裂出血。需控制血磷水平,使用碳酸镧咀嚼片调节钙磷代谢。
4、药物副作用
尿毒症患者常需服用抗血小板药物如阿司匹林肠溶片,或抗凝药物如低分子肝素钙注射液,这些药物会抑制凝血功能。同时部分抗生素如头孢哌酮钠可能引起维生素K缺乏,加重出血倾向。需在医生指导下调整用药方案。
5、营养不良
长期透析可能导致蛋白质和维生素缺乏,特别是维生素C和维生素K摄入不足会影响血管完整性和凝血功能。患者可表现为皮肤干燥、淤青易发。需保证优质蛋白摄入,必要时补充复合维生素片改善营养状态。
尿毒症患者日常需避免剧烈运动和肢体碰撞,穿着柔软衣物减少皮肤摩擦。保持皮肤清洁,洗澡水温不宜过高。定期监测凝血功能和血小板计数,按医嘱调整透析方案和药物剂量。注意观察淤青范围是否扩大或伴有其他出血症状,及时就医处理。饮食上保证足够热量和优质蛋白,限制高磷食物摄入,适当补充维生素C和维生素K含量丰富的食物如猕猴桃、菠菜等。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尿毒症患者一般不建议吃雪糕,可能加重肾脏负担或引发电解质紊乱。尿毒症是慢性肾衰竭的终末期,患者需严格限制水分、磷、钾及钠的摄入。
雪糕含有较高的糖分、乳脂及添加剂,可能增加血糖波动风险,尤其对合并糖尿病的尿毒症患者不利。雪糕中的磷含量较高,尿毒症患者肾脏排泄磷的能力下降,摄入过多可能导致高磷血症,引发皮肤瘙痒或血管钙化。部分雪糕含钾较高,如巧克力或坚果口味,可能诱发高钾血症,导致心律失常。雪糕的低温可能刺激胃肠黏膜,尿毒症患者常伴随胃肠功能紊乱,食用后易出现腹胀或腹泻。
极少数病情稳定且血磷、血钾控制达标的患者,可在医生指导下少量食用低磷低钾配方的特制雪糕。需严格计算当日总热量及营养成分摄入量,避免与其他高磷食物同食。食用后需监测血压、血糖及电解质水平,出现异常及时就医。
尿毒症患者日常饮食应以低盐、低磷、优质蛋白为主,可选择苹果、梨等低钾水果补充水分。建议通过饮用少量柠檬水或含服薄荷糖缓解口干,避免高糖冷饮。定期复查肾功能及电解质,严格遵医嘱调整饮食方案及透析频率。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尿毒症患者需加强皮肤护理,预防干燥、瘙痒及感染。皮肤问题主要由毒素蓄积、电解质紊乱及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等因素引起。
1、保湿护理
每日使用无刺激的保湿乳液涂抹全身,重点为四肢伸侧及腰背部。选择含尿素或神经酰胺的医用润肤剂,沐浴后3分钟内涂抹效果最佳。避免使用含酒精、香精的护肤品,防止刺激皮肤屏障。合并严重干燥时可短期外用凡士林软膏封闭保湿。
2、瘙痒管理
轻度瘙痒可冷敷或使用含薄荷脑的止痒洗剂。顽固性瘙痒需遵医嘱口服加巴喷丁胶囊或盐酸西替利嗪片,同时监测血钙磷水平。透析充分性不足时需调整透析方案,高频血液灌流有助于清除致痒毒素。
3、感染预防
皮肤破损处及时用碘伏消毒,覆盖无菌敷料。反复出现疖肿可外用莫匹罗星软膏预防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合并真菌感染时使用酮康唑乳膏,严重者口服氟康唑胶囊。透析穿刺部位需每日检查红肿情况。
4、透析相关护理
动静脉内瘘侧肢体避免抓挠,透析后压迫止血时间不超过4小时。腹膜透析患者导管出口处每周换药2次,使用氯己定溶液消毒。出现局部硬结或渗液需立即就医,警惕导管相关性感染。
5、营养支持
控制血磷水平有助于减轻皮肤钙化,限制每日磷摄入在800毫克以下。补充优质蛋白如鸡蛋清、鱼肉等,维持血清白蛋白大于35克/升。维生素E软胶囊口服可能改善皮肤抗氧化能力。
尿毒症患者应穿着纯棉宽松衣物,室温保持在22-24摄氏度以减少出汗刺激。每周修剪指甲避免抓伤,沐浴水温不超过40摄氏度。记录皮肤变化情况随诊时向医生反馈,突发广泛皮疹或发热需急诊处理。规律透析治疗和饮食管理是改善皮肤症状的基础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