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友好医院
红斑狼疮的红疹可能伴有疼痛,具体与皮损类型和病情活动度有关。系统性红斑狼疮的皮肤表现主要有蝶形红斑、盘状红斑、光敏性皮疹等,部分患者可能出现瘙痒或灼痛感。
红斑狼疮的皮肤病变中,盘状红斑通常表现为边界清晰的红色斑块,表面可能有鳞屑,这类皮损一般无疼痛,但伴随皮肤干燥或继发感染时可能出现轻微刺痛。光敏性皮疹在阳光暴晒后加重,常伴有灼热感或瘙痒,少数患者会描述为针刺样疼痛。若红疹出现在关节周围或伴随血管炎,可能因局部炎症反应导致触痛或自发痛,此时需警惕病情活动。
亚急性皮肤型红斑狼疮的环状红斑通常无痛感,但若合并皮肤黏膜溃疡或大疱性皮损,则可能产生明显疼痛。狼疮性脂膜炎引起的深部结节性红斑可能因皮下脂肪层炎症出现压痛,尤其在寒冷刺激或压力作用下症状加重。罕见情况下,抗磷脂抗体综合征相关的皮肤坏死性血管病变会导致剧烈疼痛,需立即干预。
红斑狼疮患者出现红疹疼痛时应避免搔抓或热敷,穿着宽松棉质衣物减少摩擦,外出需严格防晒。若疼痛持续或伴随发热、关节肿痛等症状,提示可能存在疾病活动,需及时复查抗双链DNA抗体、补体等指标调整治疗方案。日常可涂抹无刺激保湿霜缓解皮肤不适,但避免使用含酒精或香精的护肤品。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
腋下起红疹发痒可能与接触性皮炎、湿疹、真菌感染、汗疱疹或过敏反应等因素有关,可通过局部清洁、外用药物、抗过敏治疗等方式缓解。
1、接触性皮炎
腋下皮肤接触刺激性物质如劣质止汗剂、金属纽扣或化纤面料后,局部可能出现红斑、丘疹伴瘙痒。发病与皮肤屏障受损及免疫反应激活有关,表现为边界清晰的红疹,严重时出现渗出。可遵医嘱使用丁酸氢化可的松乳膏、炉甘石洗剂或复方醋酸地塞米松乳膏,避免搔抓并更换致敏衣物。
2、湿疹
长期潮湿闷热环境易诱发腋下湿疹,特征为对称性红斑、丘疹伴剧烈瘙痒,反复搔抓可导致皮肤增厚。发病与遗传易感性、免疫功能异常相关。建议保持局部干燥,使用糠酸莫米松乳膏、他克莫司软膏或氧化锌软膏,严重时需口服氯雷他定片。
3、真菌感染
红色毛癣菌等真菌在腋下温暖潮湿环境中繁殖,引发环状红斑伴脱屑,边缘隆起且瘙痒明显。常见于多汗或免疫力低下人群。确诊需真菌镜检,可外用联苯苄唑乳膏、硝酸咪康唑乳膏或特比萘芬凝胶,同时穿透气棉质衣物。
4、汗疱疹
汗液潴留导致腋下出现密集小水疱,伴灼热感及瘙痒,夏季多汗时加重。发病与汗管阻塞及过敏体质有关。建议冷敷缓解症状,使用尿素软膏、卤米松乳膏或曲安奈德益康唑乳膏,避免使用封闭性止汗产品。
5、过敏反应
食物或药物过敏可能引起腋下荨麻疹样红疹,表现为风团伴剧痒,常合并其他部位皮疹。发病与组胺释放有关,需排查过敏原。可口服西替利嗪片、依巴斯汀片或外用苯海拉明乳膏,严重时需急诊处理。
日常需选择无香料护肤品,穿着宽松透气的纯棉衣物,避免过热环境。洗澡后彻底擦干腋窝,禁用碱性肥皂。若红疹持续3天不缓解、出现化脓或发热,应立即就诊皮肤科。过敏体质者应记录饮食及接触物,急性发作时可冷敷15分钟缓解瘙痒。
中日友好医院
身体一出汗就出红疹可能与胆碱能性荨麻疹、汗液刺激或接触性皮炎等原因有关。胆碱能性荨麻疹通常表现为受热或运动后皮肤出现红色小丘疹,伴有瘙痒;汗液刺激可能因汗液滞留导致毛囊周围炎症;接触性皮炎则与汗液中的成分或衣物材质过敏相关。建议及时就医明确诊断。
胆碱能性荨麻疹属于物理性荨麻疹,由体温升高诱发乙酰胆碱释放导致。典型表现为运动、情绪紧张或热水浴后,躯干和四肢出现直径1-3毫米的红色风团,周围有红晕,伴随明显刺痒感。发作时可通过冷敷缓解症状,医生可能开具盐酸西替利嗪片、氯雷他定糖浆或依巴斯汀片等抗组胺药物。避免剧烈运动、穿着透气衣物有助于减少发作。
汗液中含有尿素、乳酸等成分,大量出汗时若未及时清洁,可能刺激皮肤角质层导致汗液潴留性皮炎。表现为汗孔周围出现针尖大小的红色丘疹,常见于前胸、后背等出汗较多部位。日常需保持皮肤清洁干燥,出汗后及时用温水擦拭,医生可能建议使用炉甘石洗剂、丁酸氢化可的松乳膏或复方薄荷脑软膏外涂。选择纯棉透气衣物可减轻症状。
汗液可能溶解衣物中的染料、甲醛等化学物质,诱发迟发型超敏反应。皮损多出现在衣物摩擦部位,呈边界清楚的红斑、丘疹,严重时出现水疱。常见致敏源包括化纤面料、洗涤剂残留等。确诊后需避免接触致敏物,医生可能开具地奈德乳膏、他克莫司软膏或吡美莫司乳膏。初次发作时应记录可疑接触物以便排查。
高温高湿环境下汗管阻塞可导致痱子,分为晶痱(透明小水疱)和红痱(红色炎症性丘疹)。好发于婴幼儿及肥胖人群的颈部、腋窝等皱褶部位。保持环境通风凉爽是关键,可外用痱子粉,医生可能推荐氧化锌软膏、莫匹罗星软膏预防感染。避免搔抓以防继发细菌感染。
特应性皮炎患者汗液中某些蛋白质成分异常,出汗后可能加重皮肤屏障功能障碍。表现为肘窝、腘窝等部位对称性红斑、脱屑,伴随剧烈瘙痒。需使用低敏保湿剂修复皮肤屏障,医生可能选择糠酸莫米松凝胶、丙酸氟替卡松乳膏或克立硼罗软膏控制炎症。调节室内温湿度至50%-60%可减少症状发作。
日常需穿着宽松透气的纯棉衣物,出汗后及时用温水冲洗并轻柔擦干,避免使用碱性肥皂。饮食上减少辛辣刺激食物摄入,保持环境温度22-26℃为宜。若红疹持续超过24小时不消退、出现脓疱或发热等症状,应立即就诊皮肤科。特应性皮炎患者建议定期使用无香料保湿霜,冬季洗澡水温不超过38℃。运动前可预先服用抗组胺药物预防胆碱能性荨麻疹发作。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
感冒后身上起红疹痒可能与病毒感染、药物过敏、皮肤刺激等因素有关,通常表现为皮肤红斑、丘疹伴瘙痒。可通过抗组胺药物、外用糖皮质激素、避免搔抓等方式缓解,若伴随发热或皮疹扩散需及时就医。
1. 病毒感染
部分呼吸道病毒(如柯萨奇病毒、腺病毒)感染后可能引发病毒性皮疹,表现为躯干或四肢散在红色斑丘疹,伴随轻度瘙痒。通常无需特殊治疗,感冒痊愈后皮疹可自行消退。若瘙痒明显可遵医嘱使用炉甘石洗剂局部涂抹,或口服氯雷他定片缓解症状。避免热水烫洗及过度清洁皮肤。
2. 药物过敏
感冒期间服用的解热镇痛药(如对乙酰氨基酚片)、抗生素(如阿莫西林胶囊)可能诱发药疹,表现为对称性风团或弥漫性红斑,瘙痒剧烈。需立即停用可疑药物,并遵医嘱口服盐酸西替利嗪片,严重者需短期使用地奈德乳膏外涂。记录过敏药物名称,就医时主动告知医生过敏史。
3. 皮肤刺激
感冒发热出汗或反复擦拭皮肤可能导致物理性荨麻疹,表现为摩擦部位线状风团。建议穿着纯棉透气衣物,出汗后及时用温水清洗,避免使用碱性肥皂。可冷敷瘙痒部位,或外用丁酸氢化可的松乳膏。保持室内湿度40%-60%,减少静电对皮肤的刺激。
4. 继发湿疹
感冒时机体免疫力下降可能诱发特应性皮炎发作,表现为皮肤干燥脱屑伴渗出倾向。需加强保湿护理,每日涂抹含神经酰胺的润肤霜,避免抓挠继发感染。急性期可短期使用糠酸莫米松乳膏,合并细菌感染时需联用莫匹罗星软膏。控制洗澡水温在37℃以下。
5. 其他感染
少数情况下,链球菌感染引起的猩红热早期可能误认为感冒,特征为全身弥漫性充血性皮疹伴杨梅舌。需通过咽拭子检测确诊,及时使用青霉素V钾片治疗。皮疹消退后可能出现脱皮现象,期间需使用凡士林保护皮肤,避免继发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
感冒后出现皮疹期间应暂停海鲜、芒果等易致敏食物,每日饮水1500-2000毫升促进代谢。选择宽松无领衣物减少摩擦,洗澡时间控制在10分钟内。若皮疹72小时内未缓解、出现水疱或发热超过38.5℃,需立即至皮肤科或感染科就诊。家长应注意儿童皮疹变化,避免使用清凉油等刺激剂外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