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红疹

博禾精选结果

脱毛膏过敏红疹刺痛怎么办

对脱毛膏过敏出现红疹刺痛时,应立即停止使用并清洗患处。如症状不严重,可涂抹抗过敏药物或口服氯雷他定等激素类药物缓解。不建议使用脱毛膏脱毛,可选择激光脱毛,效果永久且连续涂抹3~4次可达理想效果。

皮肤性病科发热脸上出红疹怎么回事

王晓彦
王晓彦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

发热脸上出红疹可能与病毒感染、过敏反应、细菌感染、药物反应、川崎病等因素有关,可通过物理降温、抗过敏治疗、抗生素治疗、停药观察、免疫调节等方式缓解。建议及时就医明确诊断。

1. 病毒感染

幼儿急疹等病毒感染是儿童发热伴红疹的常见原因,多由人类疱疹病毒6型引起。典型表现为高热3-5天后体温骤降,随后出现玫瑰色斑丘疹,从面部向躯干扩散。可遵医嘱使用布洛芬混悬液退热,配合温水擦浴物理降温。皮疹通常无须特殊处理,保持皮肤清洁即可。

2. 过敏反应

食物或环境过敏可能导致面部红斑伴瘙痒,常见于接触花粉、尘螨或进食海鲜后。特征为皮肤出现风团样疹,可能伴有眼睑肿胀。可遵医嘱口服氯雷他定糖浆抗过敏,外用炉甘石洗剂止痒。家长需记录可疑过敏原,避免再次接触。

3. 细菌感染

猩红热等链球菌感染会引起特征性鸡皮样疹,伴随草莓舌和口周苍白。需通过咽拭子确诊后,遵医嘱使用阿莫西林颗粒进行10天规范抗菌治疗。发热期间建议卧床休息,适量补充水分,用生理盐水漱口保持口腔卫生。

4. 药物反应

抗生素或解热镇痛药可能引发药疹,表现为固定性红斑或荨麻疹样皮损。常见于使用青霉素类或磺胺类药物后。发现皮疹应立即停用可疑药物,并就医更换替代药品。严重者需在医生指导下短期使用地塞米松注射液抗炎。

5. 川崎病

该病多见于5岁以下儿童,特征为持续高热超过5天,伴草莓舌、手足硬肿及多形性皮疹。需通过心脏彩超排除冠状动脉病变,及时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联合阿司匹林肠溶片治疗。急性期应密切监测体温和心率变化。

发热伴面部红疹期间应保持室内通风,穿着宽松棉质衣物避免摩擦刺激。饮食选择易消化的米粥、面条等,避免辛辣海鲜等发物。每日用温水清洁皮肤后,可薄涂无刺激保湿霜。若出现皮疹扩散、持续高热或精神萎靡,需立即前往儿科或皮肤科就诊。恢复期注意观察是否有脱皮等后期症状,定期复查血常规。

皮肤性病科婴儿一哭脸上起红疹

张文同
张文同主任医师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婴儿一哭脸上起红疹可能与皮肤敏感、热疹、湿疹、接触性皮炎或荨麻疹等因素有关。建议家长及时观察婴儿的皮肤状况,避免过度摩擦或使用刺激性产品,必要时就医明确诊断。

1、皮肤敏感

婴儿皮肤角质层较薄,哭闹时面部充血可能导致暂时性红疹。这类红疹通常无瘙痒感,哭闹停止后10-30分钟自行消退。家长需保持婴儿面部清洁干燥,避免使用含酒精的湿巾擦拭,可选用纯棉毛巾蘸温水轻柔清洁。若伴随皮肤脱屑,可咨询医生后使用医用凡士林薄涂保护。

2、热疹

哭闹时体温升高可能引发汗腺堵塞形成热疹,表现为针尖大小红色丘疹,常见于额头、鼻翼等部位。家长应立即降低环境温度至24-26℃,更换透气棉质衣物,用凉开水浸湿纱布冷敷患处3-5分钟。若出现脓疱需就医排除感染,医生可能建议使用炉甘石洗剂外涂。

3、湿疹

特应性皮炎患儿哭闹时可能因情绪激动诱发面部湿疹加重,表现为边界不清的红斑伴细小鳞屑。家长需每日2次使用无香料婴儿霜保湿,避免接触羊毛织物。医生可能开具丁酸氢化可的松乳膏短期外用,或配合口服氯雷他定糖浆缓解瘙痒症状。

4、接触性皮炎

眼泪、唾液或擦拭物中的成分可能刺激皮肤引发接触性皮炎,表现为接触部位出现水肿性红斑。家长应使用pH5.5的婴儿专用洁面产品,哭闹后及时擦干面部。若确诊为过敏性接触性皮炎,医生可能建议使用0.1%他克莫司软膏,并排查过敏原。

5、荨麻疹

情绪激动可能诱发胆碱能性荨麻疹,表现为迅速出现的风团样皮疹伴明显瘙痒。家长可用冷毛巾包裹冰袋间隔冷敷,避免抓挠。医生确诊后可能开具西替利嗪滴剂口服,严重者需使用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静脉给药。记录发作时间与环境有助于识别诱因。

日常护理应注意维持室内湿度在50%-60%,洗澡水温控制在37-38℃,穿着宽松纯棉衣物。哺乳期母亲需忌口辛辣刺激食物,配方奶喂养者可尝试水解蛋白奶粉。红疹持续超过2小时不消退、伴随发热或呼吸急促时,应立即携带婴儿至儿科急诊就诊。定期修剪婴儿指甲可降低抓伤风险,新生儿期建议每日检查皮肤褶皱部位。

感染科皮肤小红疹子不疼不痒

王晓彦
王晓彦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

皮肤出现不疼不痒的小红疹子可能与湿疹、接触性皮炎、玫瑰糠疹、毛周角化症或药物疹等因素有关。建议观察皮疹变化,若持续不消退或增多需及时就医明确诊断。

1、湿疹

湿疹早期可能表现为无瘙痒感的红色斑疹,与皮肤屏障功能受损、环境干燥有关。可表现为局部皮肤干燥脱屑,建议使用温和保湿霜如尿素软膏,避免过度清洁。若伴随渗出需遵医嘱使用丁酸氢化可的松乳膏或他克莫司软膏。

2、接触性皮炎

接触刺激性物质如洗涤剂、金属饰品后可能出现无症状红疹,表现为边界清晰的红色斑片。需排查并远离致敏原,局部可冷敷缓解。若出现肿胀需就医,可能使用氯雷他定片或地奈德乳膏。

3、玫瑰糠疹

病毒感染可能引发躯干椭圆形淡红色皮疹,初期常无自觉症状。皮疹多沿皮纹分布,具有自限性。保持皮肤清洁即可,严重时可遵医嘱使用炉甘石洗剂或阿昔洛韦乳膏。

4、毛周角化症

遗传因素导致毛囊角化异常,表现为上臂外侧密集红色小丘疹,触之粗糙。建议使用含果酸的身体乳改善角质代谢,避免抠抓。维生素A软膏或水杨酸软膏可能有助于缓解症状。

5、药物疹

服用抗生素或解热镇痛药后可能出现对称性红色药疹,可能与过敏反应有关。需立即停用可疑药物并记录药名,就医后可能使用盐酸西替利嗪片或复方甘草酸苷片进行抗过敏治疗。

日常需穿着透气棉质内衣,避免使用碱性洗浴产品,洗澡水温不超过38℃。观察皮疹是否出现瘙痒、扩散或伴随发热等症状,两周内无改善或加重应至皮肤科就诊,必要时进行皮肤镜或过敏原检测。保持居住环境湿度在40%-60%,饮食避免辛辣刺激食物。

儿科6岁儿童发烧全身起红疹

周小凤
周小凤副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6岁儿童发烧全身起红疹可能与幼儿急疹、猩红热、风疹、药物过敏、水痘等原因有关,建议家长及时带孩子就医检查。幼儿急疹通常表现为高热后全身出现玫瑰色斑丘疹;猩红热可能伴随咽痛和草莓舌;风疹常有耳后淋巴结肿大;药物过敏多与近期用药史相关;水痘皮疹呈向心性分布且伴瘙痒。

1、幼儿急疹

幼儿急疹主要由人类疱疹病毒6型引起,多见于2岁以下儿童,但6岁儿童也可能发生。典型表现为持续3-5天高热,退热后全身出现直径2-5毫米的玫瑰色斑丘疹,按压褪色,无瘙痒感。皮疹多从颈部开始蔓延至躯干和四肢,1-3天内自行消退。可遵医嘱使用布洛芬混悬液退热,无须特殊抗病毒治疗。家长需保持患儿皮肤清洁,避免抓挠。

2、猩红热

猩红热为A组β溶血性链球菌感染所致,起病急骤,表现为高热、咽痛、杨梅舌,发病后12-48小时出现弥漫性针尖大小红疹,皮肤皱褶处可见帕氏线。皮疹消退后伴有脱屑。需遵医嘱使用阿莫西林颗粒进行10天规范抗菌治疗。家长应监测患儿有无关节痛、血尿等肾炎前驱症状。

3、风疹

风疹由风疹病毒引起,前驱期可有低热、咳嗽,随后出现淡红色斑丘疹,从面部开始迅速扩散至全身,常伴耳后和枕部淋巴结肿大。皮疹3天内消退不留痕迹。可遵医嘱使用利巴韦林颗粒抗病毒,配合炉甘石洗剂止痒。患儿需隔离至皮疹消退后5天,孕妇应避免接触。

4、药物过敏

药物过敏常见于服用抗生素或解热镇痛药后,表现为发热伴全身对称性荨麻疹或固定性药疹,严重者可出现面部水肿、呼吸困难。需立即停用可疑药物,遵医嘱使用氯雷他定糖浆抗过敏,严重时静脉注射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家长需记录过敏药物名称并告知接诊医生。

5、水痘

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感染初期有发热,随后出现红斑疹、丘疹、疱疹和结痂四期皮疹共存的特点,疱疹呈露珠状,伴明显瘙痒。可遵医嘱使用阿昔洛韦颗粒抗病毒,局部涂抹阿昔洛韦乳膏。家长需给患儿剪短指甲,穿着棉质衣物,避免继发细菌感染。

家长发现儿童发热伴皮疹时,应记录体温变化和皮疹形态,避免擅自使用退热贴或药膏。保持室内通风,穿着宽松棉质衣物,饮食以流质或半流质为主,适量补充水分。皮疹未明确诊断前不宜洗澡,可用温水擦拭非皮疹区域。若出现嗜睡、呼吸急促、皮疹出血或持续高热超过3天,须立即急诊就医。恢复期注意观察有无脱屑、色素沉着等后期表现,定期复查尿常规排除链球菌感染后肾损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