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手足口

博禾精选结果

宝宝打了手足口病疫苗后低烧怎么办

宝宝接种手足口病疫苗后出现低烧属于常见反应,通常可通过物理降温、补充水分、观察体温变化、及时就医等方式处理。低烧可能与疫苗反应、轻微感染、接种后应激、个体差异等因素有关。

1、物理降温:

家长需用温水擦拭宝宝腋窝、腹股沟等部位,避免酒精或冰敷。体温超过38.5摄氏度时可遵医嘱使用布洛芬混悬液、对乙酰氨基酚滴剂等退热药物。

2、补充水分:

家长需少量多次给宝宝喂母乳或温水,预防脱水。若伴随腹泻可口服补液盐散,避免饮用含糖饮料。

3、观察体温:

家长需每2小时测量一次体温并记录,持续低烧超过48小时或出现皮疹、嗜睡等症状时,应立即就医排查其他感染。

4、及时就医:

若体温超过39摄氏度或伴随呕吐、抽搐,需急诊处理。医生可能根据情况开具阿莫西林颗粒、头孢克洛干混悬剂等抗感染药物。

保持宝宝衣着宽松,暂停添加新辅食,接种后3天内避免剧烈活动。多数疫苗反应1-2天可自行缓解,持续异常需儿科就诊。

小儿外科疱疹性咽峡炎和手足口的口腔溃疡有什么区别

林燕
林燕副主任医师

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皮肤病医院

疱疹性咽峡炎和手足口病的口腔溃疡虽然看似相似,但其实在病因、症状和治疗方法上有着明显的区别。了解这些差异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识别和处理这两种常见的疾病。疱疹性咽峡炎主要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上呼吸道感染,而手足口病则由多种肠道病毒引发,是一种常见的传染病。 1、从病因上看,疱疹性咽峡炎是由特定的肠道病毒感染导致的,通常在儿童中较为常见。而手足口病则是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其中柯萨奇病毒和肠道病毒71型是最常见的致病菌。了解病因有助于在预防和治疗上采取更有针对性的措施。 2、在症状表现上,疱疹性咽峡炎的典型症状包括发热、咽喉疼痛以及咽部出现小疱疹。而手足口病则不仅有类似的发热和咽喉不适,还会伴随手、足、口腔等部位出现皮疹和溃疡。手足口病的皮疹往往是小水泡状,容易被误认为其他皮肤病,因此识别这些特征是正确诊断的关键。 3、治疗方面,疱疹性咽峡炎通常不需要特殊治疗,大多数情况下可以自行恢复。若症状较为严重,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一些清热解毒的药物,如蒲地蓝消炎口服液或双黄连口服液等。而手足口病则需要更加积极的治疗,特别是在症状严重时,可能需要使用抗病毒药物,如阿昔洛韦片或泛昔洛韦分散片,以防止并发症的发生。 在日常生活中,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和充足的休息是预防和缓解这些疾病的重要措施。清淡易消化的饮食可以减少对口腔溃疡的刺激,而充足的睡眠有助于增强免疫力。如果症状持续或加重,及时就医是非常必要的,以免延误病情。通过了解疱疹性咽峡炎和手足口病的区别,我们可以更好地保护自己和家人免受这些疾病的困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