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立医院
母乳喂养期间出现涨奶可能与乳汁分泌过多、婴儿吸吮不足、哺乳间隔过长等因素有关。涨奶通常表现为乳房胀痛、硬结、皮肤发红等症状,可通过调整哺乳频率、正确含乳姿势、冷敷等方式缓解。
1、乳汁分泌过多
部分产妇因体质原因或激素水平变化导致乳汁分泌量超过婴儿需求。乳汁在乳腺管内积聚可能引发胀痛,甚至诱发乳腺炎。建议通过单侧轮流哺乳、手动挤出少量乳汁缓解压力,避免过度排空刺激更多泌乳。若伴随发热或局部红肿,需警惕感染可能。
2、婴儿吸吮不足
早产儿或患病婴儿吸吮力较弱时,可能无法有效排空乳房。哺乳时应确保婴儿正确含住乳晕,观察吞咽动作。可尝试哺乳前按摩乳房刺激喷乳反射,必要时使用吸奶器辅助排乳。家长需记录婴儿每日尿量及体重增长,评估摄入是否充足。
3、哺乳间隔过长
夜间延长哺乳间隔或突然减少喂哺次数时,乳汁易在乳腺内淤积。建议维持2-3小时哺乳频率,离乳期需逐步减少喂哺次数。突发涨奶时可冷敷15-20分钟缓解水肿,切忌大力揉搓。穿戴宽松哺乳文胸减少压迫。
4、乳腺管堵塞
乳汁中脂肪颗粒沉积或局部受压可能导致乳腺管阻塞。表现为乳房局部硬块伴触痛,皮肤温度升高。可通过改变哺乳姿势让婴儿下巴对准堵塞部位吸吮,哺乳后冷敷。反复堵塞可能需医生评估是否存在乳腺结构异常。
5、乳腺炎早期
细菌感染或乳汁淤积可能引发乳腺炎,除涨奶外还可出现流感样症状。需及时就医,医生可能开具头孢克洛干混悬剂、对乙酰氨基酚片、蒲公英颗粒等药物。治疗期间应继续哺乳,排空乳汁有助于炎症消退。
哺乳期应保持均衡饮食,适量增加饮水但避免过度汤补。发现乳房硬块持续24小时未缓解、体温超过38℃或出现脓性分泌物时,家长需立即带产妇就诊。日常可做扩胸运动促进淋巴回流,哺乳后涂抹羊脂膏预防乳头皲裂。建立规律哺乳节奏有助于供需平衡,避免过度使用吸奶器刺激泌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