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立医院
血虚患者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当归、熟地黄、白芍、阿胶、何首乌等中药调理。血虚多由失血过多、脾胃虚弱、久病耗伤等因素引起,主要表现为面色苍白、头晕眼花、心悸失眠等症状。
当归具有补血活血、调经止痛的功效,适用于血虚引起的面色萎黄、月经不调等症状。当归可与黄芪配伍增强补气生血作用,常见剂型有当归补血口服液、当归片等。使用期间需注意阴虚内热者慎用。
熟地黄能滋阴补血、益精填髓,对血虚伴腰膝酸软、耳鸣健忘者效果显著。常与山茱萸、山药配伍组成六味地黄丸。脾胃虚弱者需配伍健脾药物使用,避免滋腻碍胃。
白芍可养血敛阴、柔肝止痛,适合血虚肝旺导致的胁痛、四肢拘挛等症状。常与甘草配伍组成芍药甘草汤。使用期间需注意不宜与藜芦同用,孕妇应在医师指导下使用。
阿胶具有补血滋阴、润燥止血的作用,对血虚眩晕、吐血便血等症状有改善效果。可烊化后单独服用或配伍人参、黄芪等药物。服用时需注意感冒发热期间暂停使用。
何首乌能补肝肾、益精血,适用于血虚伴须发早白、筋骨不健等症状。制何首乌多用于补益,生何首乌则用于润肠通便。长期使用需定期监测肝功能,避免过量服用。
血虚患者除中药调理外,日常可适当食用红枣、枸杞、猪肝等补血食物,避免过度劳累。建议保持规律作息,适当进行八段锦、太极拳等舒缓运动促进气血运行。若出现持续头晕、心悸加重等症状应及时复诊,调整用药方案。用药期间需遵医嘱定期复查血常规,避免自行增减药量。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气血虚可通过调整饮食、适量运动、中药调理、穴位按摩、规律作息等方式改善。气血虚可能与先天不足、久病体虚、过度劳累、饮食失调、失血过多等因素有关,通常表现为面色苍白、乏力头晕、心悸气短、月经不调、手脚冰凉等症状。
1、调整饮食
气血虚患者可适量食用红枣、枸杞、桂圆等补益气血的食物。红枣富含铁元素,有助于促进血红蛋白合成;枸杞能滋补肝肾,改善因肝肾不足导致的气血亏虚;桂圆肉可补心脾,缓解心悸失眠。日常可搭配小米、山药等健脾食材熬粥,避免生冷油腻食物损伤脾胃。若伴随食欲不振,可少量添加山楂片促进消化。
2、适量运动
选择八段锦、太极拳等温和运动,每周坚持3-5次,每次20-30分钟。这类运动能疏通经络,促进气血运行,避免剧烈运动耗气伤血。运动后可用掌心按摩足三里穴3-5分钟,该穴位位于膝盖下四横指处,长期刺激可增强脾胃功能。运动期间注意及时补充温水,避免大汗淋漓加重气虚。
3、中药调理
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归脾丸、八珍颗粒、复方阿胶浆等中成药。归脾丸适用于心脾两虚型气血不足,表现为食欲减退伴失眠多梦;八珍颗粒针对气血双亏引起的面色萎黄;复方阿胶浆适合失血后调养。服用期间忌食萝卜、浓茶等解药食物,连续用药2-4周需复查调整方案。
4、穴位按摩
每日早晚按揉关元穴、血海穴各5分钟。关元穴位于脐下三寸,掌心顺时针揉压能培补元气;血海穴在膝盖内侧上方两寸,拇指按压可促进血液循环。配合艾灸气海穴10-15分钟,皮肤微红即止,能改善手脚冰凉。按摩前可涂抹少量精油减少摩擦,经期孕妇慎用此法。
5、规律作息
保证每日23点前入睡,睡眠时间不少于7小时。子时是胆经造血时段,熬夜会加重气血消耗。午间可闭目养神15分钟,避免久视伤血。睡前用40℃温水泡脚15分钟,加入艾叶或生姜片增强温通效果。长期倒班者需补充维生素B族营养神经,工作间隙做5分钟深呼吸练习。
气血虚调理需坚持3-6个月,日常可食用猪肝菠菜汤、黑芝麻糊等食疗方,避免过度思虑伤脾。若出现持续头晕目眩、月经量骤减等严重症状,应及时就医排查贫血、甲状腺功能减退等器质性疾病。冬季注意颈部、腰腹保暖,夏季空调温度不宜低于26℃,避免寒邪侵袭加重气血不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