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流感病毒感染可能引起胸口疼,常见于病毒性胸膜炎、继发细菌感染、心肌炎或肋间神经痛等并发症。
流感病毒直接侵袭胸膜可能导致炎症反应,表现为深呼吸时胸痛加剧。可通过非甾体抗炎药如布洛芬、对乙酰氨基酚或塞来昔布缓解症状。
流感后易合并肺炎链球菌等细菌感染,引发肺炎伴胸痛。需使用抗生素如阿莫西林、头孢呋辛或阿奇霉素,同时配合胸部物理治疗。
病毒侵犯心肌可能导致心前区闷痛,伴心悸气短。需心电图和心肌酶检查确诊,治疗包括静脉用免疫球蛋白、辅酶Q10或磷酸肌酸钠营养心肌。
病毒感染后免疫反应可刺激肋间神经,产生针刺样胸痛。可选用维生素B1、甲钴胺营养神经,或加巴喷丁缓解神经痛。
出现持续胸痛需及时排查心肺疾病,恢复期避免剧烈运动,保持充足维生素C和优质蛋白摄入有助于组织修复。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流感病毒通常不会进入母乳,哺乳期女性感染流感后仍可继续母乳喂养。流感病毒传播途径主要有飞沫传播、接触传播、母婴垂直传播、环境接触传播。
流感病毒主要通过感染者咳嗽或打喷嚏产生的飞沫传播,母乳中未发现活病毒存在。
接触被病毒污染的物体表面后触摸口鼻可能感染,但病毒不会通过乳腺组织进入乳汁。
孕期感染可能通过胎盘传播给胎儿,但产后母乳喂养不会造成病毒传播。
病毒在物体表面可存活数小时,哺乳时注意手部卫生和佩戴口罩即可有效预防。
哺乳期感染流感建议加强营养摄入,保持充足休息,母乳喂养时可佩戴口罩并做好手部清洁。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流感病毒感染具有传染性,主要通过飞沫传播、接触传播、气溶胶传播、母婴垂直传播等途径扩散。
患者咳嗽或打喷嚏时产生的飞沫中含有病毒,健康人吸入后可能被感染。建议佩戴口罩并保持社交距离。
病毒可附着在物体表面,通过手部接触再触摸口鼻导致感染。需勤洗手并避免接触患者用品。
密闭空间中病毒可在空气中悬浮较长时间,增加感染风险。注意开窗换气,减少人群聚集。
孕妇感染可能通过胎盘或分娩过程传染给胎儿。孕期出现发热等症状需及时就医。
流感流行季节建议接种疫苗,保持室内通风,出现持续高热或呼吸困难等症状应立即就医。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抗生素不能治疗流感病毒感染。流感由病毒引起,抗生素仅对细菌感染有效,滥用可能产生耐药性。
流感由甲型或乙型流感病毒导致,抗生素无法破坏病毒结构。抗病毒药物如奥司他韦、扎那米韦可抑制病毒复制。
抗生素仅对链球菌肺炎等继发细菌感染有效。流感合并细菌感染时需通过血常规等检查后,遵医嘱使用阿莫西林等药物。
滥用抗生素会导致细菌耐药性增强。流感期间应避免自行服用头孢类等抗生素,防止未来细菌感染时药物失效。
流感治疗以缓解症状为主,可使用布洛芬退热,右美沙芬镇咳。重症患者需住院接受帕拉米韦等静脉抗病毒治疗。
流感期间建议多饮水,补充维生素C,出现持续高热或呼吸困难应及时就医评估是否合并细菌感染。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近期流感病毒感染确实存在局部复发趋势,可能与季节交替、人群免疫力下降、病毒变异等因素有关。
冬春交替时气温波动大,人体呼吸道防御能力降低,流感病毒更易传播。建议保持室内通风,注意保暖。
新冠防控措施调整后,部分人群对流感病毒的交叉免疫力减弱。接种流感疫苗可有效提升防护力。
甲型H3N2等流感病毒株出现抗原漂移,可能导致既往疫苗保护效果下降。需关注疾控部门发布的病毒监测信息。
学校、养老院等集体单位易发生聚集性疫情。出现发热、咳嗽等症状时应及时隔离,避免带病上学上班。
建议出现持续高热、呼吸困难等重症表现时立即就医,普通症状患者可居家休息并适量补充维生素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