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用药

博禾精选结果

扩张性心肌病患者如何用药物治疗

扩张性心肌病早期可能仅仅在检查方面有改变,不一定有明显症状。但这时期我们就应该用药物治疗,因为它主要的病理改变就是心肌重构,可以用改善心肌重构的药物,如β受体阻滞剂、美托洛尔、比索洛尔、ARB或ACEI类药物,像依那普利、贝那普利、厄贝沙坦、缬沙坦等这类药物,再醛固酮受体拮抗剂都可以改善心肌重构,如果到继续发展就会出现心衰症状,这时的治疗跟其他疾病引起的心衰是一样的,可以用利尿剂、强心药物,也可以用改善心肌重构的药物,营养心肌、改善心肌代谢的药物。

内分泌科控制糖尿病眼病的常用药物有哪些

袁晓勇
袁晓勇副主任医师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控制糖尿病眼病的常用药物主要有羟苯磺酸钙胶囊、胰激肽原酶肠溶片、复方丹参滴丸、雷珠单抗注射液、康柏西普眼用注射液等。糖尿病眼病是糖尿病常见的微血管并发症,需在医生指导下规范用药并定期监测眼底。

1、羟苯磺酸钙胶囊

羟苯磺酸钙胶囊可用于早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通过改善微循环减少血管渗漏。该药能降低血液黏稠度,缓解视网膜缺血缺氧状态。使用期间需监测肾功能,避免与抗凝血药物联用。常见不良反应包括胃肠不适或皮肤过敏反应。

2、胰激肽原酶肠溶片

胰激肽原酶肠溶片通过激活纤溶系统改善视网膜微循环,适用于非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该药可减轻视网膜水肿,但严重出血倾向者禁用。用药期间需定期检查凝血功能,可能出现头晕或皮疹等轻微反应。

3、复方丹参滴丸

复方丹参滴丸含丹参、三七等成分,具有活血化瘀作用,能改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微血栓形成。适用于伴有眼底出血的糖尿病患者,但急性出血期慎用。该药可能引起胃部不适,建议餐后服用。

4、雷珠单抗注射液

雷珠单抗注射液是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药物,用于治疗糖尿病黄斑水肿。通过玻璃体内注射给药,能显著减轻黄斑区水肿,提高视力改善概率。需在无菌条件下操作,可能引发眼压升高或眼内炎等并发症。

5、康柏西普眼用注射液

康柏西普眼用注射液同样针对糖尿病黄斑水肿,通过抑制新生血管生成改善视力损害。每月注射一次,需密切监测眼压和眼底变化。常见不良反应包括结膜出血或眼痛,妊娠期女性禁用。

糖尿病眼病患者除药物治疗外,需严格控糖并保持血压稳定。建议每3-6个月进行眼底检查,避免剧烈运动和高盐饮食。戒烟限酒,补充富含维生素A、叶黄素的食物如胡萝卜、菠菜等。出现视力骤降、视物变形等症状应立即就医。

心胸外科肝病常用药口服药物

马烈
马烈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

肝病常用口服药物主要有复方甘草酸苷片、水飞蓟素胶囊、恩替卡韦分散片、熊去氧胆酸胶囊、双环醇片等。肝病患者需在医生指导下根据具体病因和病情选择药物,避免自行用药。

1、复方甘草酸苷片

复方甘草酸苷片适用于慢性肝病引起的肝功能异常,主要成分为甘草酸苷和甘氨酸。该药物具有抗炎、保护肝细胞膜的作用,可改善血清转氨酶水平。使用期间需监测血钾浓度,高血压患者慎用。常见剂型为25毫克片剂,需配合低盐饮食。

2、水飞蓟素胶囊

水飞蓟素胶囊是从水飞蓟中提取的保肝药物,适用于中毒性肝损伤和脂肪肝。其活性成分水飞蓟宾能稳定肝细胞膜,促进肝细胞再生。服药期间可能出现轻微胃肠道反应,哺乳期妇女禁用。标准剂型为140毫克胶囊,建议餐同服减少刺激。

3、恩替卡韦分散片

恩替卡韦分散片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一线抗病毒药物,通过抑制乙肝病毒DNA聚合酶发挥作用。该药物需长期规律服用,不可随意停药。肾功能不全者需调整剂量,常见剂型为0.5毫克分散片,服药前后两小时需空腹。

4、熊去氧胆酸胶囊

熊去氧胆酸胶囊主要用于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和胆固醇性胆结石,能促进胆汁分泌并降低胆汁胆固醇饱和度。常见不良反应为腹泻和皮肤瘙痒,胆道完全梗阻患者禁用。标准剂量为250毫克胶囊,需整粒吞服避免破坏肠溶包衣。

5、双环醇片

双环醇片适用于急慢性肝炎及药物性肝损伤,具有抗脂质过氧化和稳定肝细胞膜作用。服药期间需定期检查肝功能,孕妇及过敏体质者慎用。常见剂型为25毫克片剂,避免与含铝制剂同服影响吸收。

肝病患者除规范用药外,需保持低脂高蛋白饮食,限制酒精摄入,每日保证7-8小时睡眠。建议每周进行3-5次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游泳,每次30-40分钟。定期复查肝功能、超声等检查,出现乏力加重、黄疸等症状及时就医调整治疗方案。注意避免使用对肝脏有损害的非必要药物,保持情绪稳定有助于病情恢复。

神经内科流行性脑膜炎儿童预防用药

周小凤
周小凤副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流行性脑膜炎儿童预防用药主要有脑膜炎球菌多糖疫苗、脑膜炎球菌结合疫苗等疫苗类药物,以及利福平片、头孢曲松钠注射剂、环丙沙星片等抗生素类药物。流行性脑膜炎是由脑膜炎奈瑟菌引起的急性传染病,儿童可通过接种疫苗和药物预防降低感染风险。

一、脑膜炎球菌多糖疫苗

脑膜炎球菌多糖疫苗用于预防A群、C群、W135群和Y群脑膜炎奈瑟菌感染。该疫苗通过刺激机体产生特异性抗体,帮助儿童建立免疫屏障。接种对象主要为2岁以上儿童及高危人群,接种后可能出现局部红肿或低热等轻微反应,通常无须特殊处理。

二、脑膜炎球菌结合疫苗

脑膜炎球菌结合疫苗可预防A群、C群、W135群和Y群脑膜炎奈瑟菌引起的感染,适用于2月龄以上婴幼儿。与多糖疫苗相比,结合疫苗能诱导更强的免疫应答和免疫记忆,保护效果更持久。接种程序需根据儿童年龄和疫苗类型制定具体方案。

三、利福平片

利福平片作为化学预防用药,适用于与脑膜炎患者密切接触的儿童。该药物通过抑制细菌RNA合成,有效清除鼻咽部携带的脑膜炎奈瑟菌。使用前需评估儿童肝功能,避免与某些抗癫痫药物联用。常见不良反应包括胃肠道不适和尿液变色。

四、头孢曲松钠注射剂

头孢曲松钠注射剂可用于不能耐受利福平的儿童接触者预防。作为第三代头孢菌素,其对脑膜炎奈瑟菌具有高度敏感性。单次肌肉注射即可达到预防效果,但青霉素过敏儿童需谨慎使用。可能出现注射部位疼痛或短暂肝功能异常。

五、环丙沙星片

环丙沙星片适用于12岁以上青少年密切接触者的预防,通过抑制细菌DNA旋转酶发挥作用。该药物对骨骼发育可能产生影响,故不推荐用于低龄儿童。常见不良反应包括头痛和消化道症状,用药期间应避免阳光直射。

家长应按时带儿童完成国家免疫规划中的脑膜炎疫苗接种,流行季节避免前往人群密集场所。与患者密切接触后,需在医生指导下24小时内启动药物预防。日常注意保持室内通风,培养儿童勤洗手习惯,出现发热、头痛、呕吐等症状时立即就医。预防用药需严格遵循医嘱,不可自行调整剂量或疗程。

消化内科各种胃病的不同症状及用药

陈国栋
陈国栋副主任医师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胃病的症状和用药需根据具体类型区分,常见胃病包括慢性胃炎、胃溃疡、功能性消化不良、胃食管反流病和胃癌,症状与用药各有差异。

1、慢性胃炎

慢性胃炎通常表现为上腹隐痛、餐后饱胀和反酸。发病可能与幽门螺杆菌感染、长期服用非甾体抗炎药等因素有关。治疗可遵医嘱使用奥美拉唑肠溶胶囊抑制胃酸分泌,铝碳酸镁咀嚼片保护胃黏膜,以及胶体果胶铋胶囊杀灭幽门螺杆菌。日常需避免辛辣刺激饮食,规律进食。

2、胃溃疡

胃溃疡以规律性上腹痛为主要特征,进食后疼痛可能加重或缓解。常见病因包括幽门螺杆菌感染和胃酸分泌异常。治疗药物可选择雷贝拉唑钠肠溶片减少胃酸分泌,枸橼酸铋钾颗粒促进溃疡愈合,若合并感染需联用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片。患者应戒烟酒,减少咖啡摄入。

3、功能性消化不良

功能性消化不良表现为早饱、嗳气和上腹灼热感,通常无器质性病变。发病与胃肠动力障碍或内脏高敏感性相关。可遵医嘱使用多潘立酮片促进胃排空,复方消化酶胶囊帮助消化,马来酸曲美布汀片调节胃肠蠕动。建议少食多餐,避免高脂食物。

4、胃食管反流病

胃食管反流病典型症状为烧心和反流,夜间平卧时加重。与食管下括约肌功能障碍有关。治疗常用艾司奥美拉唑镁肠溶片抑制胃酸,莫沙必利片增强食管蠕动,硫糖铝混悬凝胶保护食管黏膜。睡眠时抬高床头,避免睡前3小时进食。

5、胃癌

胃癌早期可能无症状,进展期可出现消瘦、呕血和持续性腹痛。高危因素包括幽门螺杆菌长期感染和萎缩性胃炎。需通过手术联合化疗治疗,药物使用需严格遵循肿瘤科方案。日常应定期胃镜筛查,尤其是有家族史者。

胃病患者需注意饮食清淡易消化,避免过饥过饱,保持情绪稳定。不同胃病用药差异显著,须经消化科医生明确诊断后规范治疗,不可自行购药。若出现呕血、黑便或体重骤降等报警症状,应立即就医。规律复查胃镜有助于监测病情变化,尤其对于慢性萎缩性胃炎等癌前病变患者。